迈德施logo 迈德施logo

   
   10   23
2025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选购要点及应用场景

时间:2025-10-23 10:00:49   访客:2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在管网关键节点布设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实现对管网内水体水质(如余氯、浊度、pH值、污染物浓度等)的实时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排查管网泄漏与污染、优化管网运维的核心工具。其选购需结合地下管网环境特殊性与实际监测需求,同时明确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重点,才能确保系统实用、高效,以下从选购要点与应用场景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选购要点

地下管网环境复杂(如空间密闭、潮湿、易受压力波动影响),选购时需围绕“环境适配、功能可靠、运维便捷”三大核心,重点关注以下维度:

1、系统环境适配性

耐候与防护性能:地下管网潮湿、可能存在腐蚀性气体或水体,系统核心部件(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需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潮、防腐性能,外壳防护等级需符合地下环境要求,避免因潮湿短路、腐蚀损坏导致监测中断;同时需耐受管网内水压波动,传感器探头与管路连接需密封可靠,防止漏水或受压损坏。

安装灵活性:地下管网空间有限,部分节点(如阀门井、检查井)结构特殊,系统需支持多种安装方式(如管道壁挂、井口吊装、沉入式安装),体积不宜过大,便于在狭小空间内部署;若需在老旧管网改造中加装,系统应尽量减少对原有管网的破坏,支持快速拆装,降低施工难度与成本。

2、核心功能完整性

监测参数覆盖:根据监测目的选择参数适配的系统,例如饮用水管网需重点监测余氯(保障消毒效果)、浊度(反映管网是否破损)、pH值(判断水体稳定性);工业废水管网需监测COD、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若需兼顾多种需求,可选择模块化系统,支持按需增减传感器,灵活扩展监测参数。

数据传输与预警能力:地下管网信号易受遮挡,系统需具备稳定的数据传输功能,优先选择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如LoRa、NB-IoT、4G/5G)的产品,确保在信号薄弱区域仍能正常上传数据;同时需具备实时预警功能,当水质参数超出预设阈值(如余氯过低、浊度骤升)时,能通过短信、平台推送等方式及时报警,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响应。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需支持本地与云端双重数据存储,防止因网络中断导致数据丢失;配套的管理平台应具备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功能(如生成水质变化曲线、识别异常波动时段),帮助工作人员掌握管网水质长期变化规律,为管网维护提供数据支撑。

3、运维与成本可控性

低运维需求:地下管网监测点分散且环境特殊,系统应尽量降低运维频率,例如选择长寿命传感器(减少更换频率)、支持远程校准与故障诊断(无需频繁现场操作);部分传感器需定期更换试剂或清洁,应选择耗材易获取、更换便捷的产品,降低运维难度。

成本合理性:综合考量设备采购、安装、运维全周期成本,避免盲目追求高价产品或忽视隐性成本(如频繁更换部件、高额通信费用);对于大规模管网监测,可选择具备批量管理功能的系统,通过集中运维降低单点位成本。

4、合规性与兼容性

合规性:用于饮用水等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系统,需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如饮用水卫生标准、计量认证要求),确保监测数据合法有效,可作为管网管理与监管决策的依据。

兼容性:若已有管网管理平台,新选购的监测系统需支持与原有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互通,避免形成“数据孤岛”;同时应兼容主流传感器与通信协议,便于后续系统升级或部件替换。

二、应用场景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围绕“管网运维、污染防控、安全保障”展开,在不同场景下发挥差异化价值:

1、饮用水管网维护与安全保障

管网泄漏与二次污染排查:通过监测浊度、余氯变化,判断管网是否存在破损(如浊度骤升可能是外界污水渗入)、死水区(余氯过低可能是水流停滞导致细菌滋生),帮助工作人员精准定位问题区域,及时修复管网,避免饮用水被污染。

消毒效果监控:实时监测管网内余氯浓度,确保从水厂出水口到用户端的余氯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既避免余氯过低导致细菌超标,也防止余氯过高产生有害物质,保障饮用水口感与安全。

管网优化调度: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质数据,结合管网水力模型,优化水泵运行与水量调度,减少管网内水流停滞,改善水体循环,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2、工业废水与市政污水管网监管

污染溯源与违规排放监测:在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关键节点(如企业排污口、管网交汇处)布设系统,实时监测COD、氨氮、重金属等指标,若发现污染物浓度异常升高,可快速追溯污染源,排查企业是否存在违规排放行为,助力环保监管。

管网运行状态评估:监测污水pH值、悬浮物浓度等参数,判断管网是否存在腐蚀(如酸性废水导致管道破损)、堵塞(如高悬浮物沉积),提前预警管网故障,避免污水泄漏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降低环境风险。

3、老旧管网改造与新建管网验收

老旧管网改造效果评估:在老旧管网改造前后布设监测点,对比改造前后水质数据(如浊度、余氯稳定性),评估改造效果(如管道内衬修复、管网重构是否有效改善水质),为后续改造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新建管网验收与调试:新建管网通水后,通过系统监测水质变化,判断管网是否存在施工残留(如泥沙、杂质)、接口泄漏等问题,确保管网符合通水标准后再正式投入使用,避免因初期缺陷影响后续运行。

4、应急污染事件响应

突发污染快速处置:当发生管网破裂、化学品泄漏等突发情况时,系统可实时捕捉水质异常变化,快速定位污染扩散范围与趋势,为应急处置(如关闭阀门、截断污染区域、冲洗管网)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减少污染影响范围。

灾后水质恢复监测: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后,通过系统监测管网水质,判断是否存在外界污染物渗入,评估管网恢复供水的安全性,确保水质达标后再恢复供水,保障公众用水安全。

三、结语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选购需紧密结合地下环境特性与监测需求,从适配性、功能、运维、合规性多维度综合判断;其应用场景覆盖饮用水安全、污水监管、管网维护等关键领域,能为地下管网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上一条: 无人水质监测船的导航系统如何工作 下一条: 微型水质监测站的安全使用要点

点击排行

 
  • 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有哪些
  • 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 解读水质BOD检测的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 海洋监测的的意义
  • 介绍几种常见的海上浮标固定方法
  • 海洋浮标的功能特点和用途
  • 海上浮标用处及工作原理
  • 海面上的浮标有哪些用途
  • 海洋浮标用的主要材料包括什么
  • 海面上的浮标有什么用?
  •  

     

    
    迈德施浮标站 咨询客服热线:
    181-5666-5555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Email:info@mdsah.com
    电话:400-617-8617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3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