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杆式水质监测站是一种以金属立杆为核心支撑,集成采样、检测、数据传输与供电功能的一体化监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水库、饮用水源地等开阔水域,可实时监测pH、溶解氧、浊度、COD、氨氮等水质参数,具有部署灵活、占地面积小、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其组成围绕“稳定支撑、高效采样、精准检测、可靠传输”设计,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水质的连续自动监测,具体可分为五大核心组件。 一、立杆主体结构 立杆主体是监测站的基础支撑部件,承担设备固定、防护与空间布局功能,是整个系统的“骨架”: 立杆本体:多采用不锈钢或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具备耐腐蚀、抗风载能力,可根据现场环境选择不同高度(如2-5米),底部通过法兰盘与混凝土基础固定,确保在户外风雨、水流冲击下保持稳定;立杆表面常做防腐涂层处理,延长户外使用寿命,避免因锈蚀影响结构强度。 设备安装平台:立杆中部或上部设有多层安装平台,用于固定检测模块、数据传输设备、供电装置等,平台采用镂空设计或加装防护栏,既方便设备安装与维护,又能防止雨水积存;部分平台配备检修门,便于技术人员打开维护内部设备,同时起到防尘、防雨作用。 线缆收纳结构:立杆内部预留中空通道,用于收纳采样管路、电源线、信号线等,避免线缆暴露在外受日晒雨淋老化,或被外界破坏导致设备故障;通道内设有线缆固定卡扣,防止线缆晃动摩擦受损,确保线路连接稳定。 二、水样采样系统 采样系统负责从水体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输送至检测模块,是监测数据准确的前提: 采样探头与管路:采样探头通常安装在立杆延伸至水下的支架上,位置可根据监测需求调整(如不同水深),探头具备过滤功能,可去除水中大颗粒悬浮物、杂质,防止堵塞后续管路;采样管路采用耐腐蚀材质(如聚四氟乙烯、PE管),一端连接探头,另一端延伸至立杆上的检测模块,确保水样在输送过程中不被污染、不发生变质。 采样泵与控制单元:采样泵多为蠕动泵或隔膜泵,安装在立杆的设备平台上,通过控制单元按预设频率(如每10-30分钟一次)启动,将水样从探头抽送至检测模块;控制单元可根据水质参数变化调整采样频率(如水质异常时增加采样次数),同时具备过载保护功能,若管路堵塞导致泵体负荷过大,自动停机并发出报警信号。 反冲洗装置:为避免采样探头与管路堵塞,系统配备反冲洗装置,定期用纯水或压缩空气对探头滤网、管路进行冲洗,清除附着的泥沙、藻类,确保采样通畅;冲洗频率可根据水体浑浊度自动调整,浑浊度高时增加冲洗次数,减少维护成本。 三、水质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是实现水质参数分析的核心,集成多种传感器或小型分析仪,直接获取水质数据: 传感器组件:针对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常规参数,多采用在线传感器直接插入水样中检测,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在采样管路末端或独立的水样流通池中,与水样充分接触;传感器具备自动温度补偿功能,减少水温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部分传感器支持自动校准,定期通过内置标准溶液修正偏差。 小型分析单元:对于COD、氨氮、总磷、总氮等需化学反应的参数,配备小型自动分析单元,集成试剂存储、反应池、光学检测部件:试剂存储仓安装在设备平台上,存放专用检测试剂;反应池按预设程序自动加入水样与试剂,完成消解、显色等反应;光学检测部件(如比色计)通过检测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对应参数浓度,检测完成后自动排出废液。 数据采集单元:连接所有传感器与分析单元,实时采集检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异常值、数据格式化),同时记录检测时间、设备状态(如传感器是否正常、试剂余量),为后续数据传输提供基础数据;采集单元具备本地存储功能,可缓存一定周期的数据,防止网络中断导致数据丢失。 四、数据传输与供电系统 数据传输与供电系统保障监测站的“通信”与“能源”,确保数据实时上传、设备持续运行: 数据传输设备:安装在立杆顶部或高处平台,多采用4G/5G、LoRa、以太网等通信方式,将数据采集单元处理后的水质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实时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部分设备支持双向通信,可接收平台下发的控制指令(如远程启动校准、调整采样频率);传输设备具备信号增强功能,确保在偏远地区也能稳定通信,同时具备防水、防雷设计,适应户外复杂环境。 供电装置:根据现场条件选择供电方式,常见的有市电供电、太阳能供电或混合供电:市电供电通过电缆连接电网,为设备提供稳定电源,适合靠近电源接入点的场景;太阳能供电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组成,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立杆顶部,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为设备供电,适合无市电覆盖的偏远水域;混合供电结合两者优势,市电优先,市电中断时自动切换至太阳能供电,确保供电不间断。 供电保护单元:配备电源稳压、过载保护、防雷击部件,防止电网电压波动、雷击或设备短路损坏供电系统;蓄电池具备低电量保护功能,电量过低时自动切断非核心设备电源,优先保障检测与数据传输,同时向平台发送低电量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五、辅助防护结构 辅助防护结构提升监测站的环境适应性与安全性,减少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防护外壳:检测模块、数据采集单元、试剂仓等关键部件外罩防护外壳,采用防水、防尘、耐腐蚀材质(如玻璃钢、不锈钢),防护等级通常达到IP65及以上,防止雨水、灰尘、湿气进入设备内部,损坏电子元件或导致试剂变质;外壳设有通风散热孔,避免设备运行时内部温度过高影响性能。 防雷接地装置:立杆底部连接防雷接地极,通过接地线将立杆、设备外壳与大地连接,当遭遇雷击时,将雷电流导入大地,保护设备免受雷击损坏;接地装置需定期检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避免接地不良失去防雷效果。 安全警示与防护栏:在监测站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如“水质监测设备,禁止破坏”),提醒无关人员勿靠近;部分场景(如靠近道路、人群活动区域)加装防护栏,防止人为碰撞损坏立杆与设备,同时保护人员安全,避免误触带电部件或试剂。 六、总结 立杆式水质监测站由立杆主体、采样系统、检测模块、数据传输与供电系统、辅助防护结构五大核心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明确、协同配合,实现从水样采集、参数检测到数据上传的全流程自动化。这种集成化设计不仅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便于户外部署,还提升了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能长期在复杂户外水环境中可靠运行,为水质监测、污染预警、水环境管理提供持续稳定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