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化学需氧量)传感器作为水质污染监测的核心器件,通过测量水体中物质被氧化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判断污染物含量。其检测对象聚焦于“可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核心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同时涵盖部分还原性无机污染物,具体类型如下: 一、核心检测对象 这是COD传感器主要的检测类别,几乎所有能被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均能通过COD传感器间接反映含量,常见类型包括: 1、生活污水相关有机物 来自居民生活、商业活动的污染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例如,餐饮废水含有的动植物油、食物残渣中的有机成分,洗衣废水含有的表面活性剂(如洗衣粉、洗洁精中的烷基苯磺酸钠),以及粪便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等,均能被COD传感器捕捉,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测的核心对象。 2、工业废水特征有机污染物 不同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针对性有机污染物,覆盖多个工业领域: 化工行业:苯系物、醇类(如甲醇、乙醇)、醚类、酯类等有机溶剂,以及合成原料、中间产物(如苯酚、甲醛); 印染行业:染料分子(如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浆料(如淀粉、聚乙烯醇)、助剂(如匀染剂、固色剂)等; 造纸行业:木质素、纤维素降解产物,以及制浆过程中添加的有机助剂; 食品加工行业:糖类、有机酸、蛋白质分解物(如屠宰废水、酿酒废水、果汁加工废水); 石油化工行业:石油烃、烃类衍生物(如汽油、柴油泄漏产生的有机污染物)。 3、天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有机物质,如水体中藻类、水生植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单宁酸,以及动植物遗体分解产生的有机碎屑等。这类污染物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OD传感器可通过监测其含量变化,辅助判断水体生态状况。 4、其他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 人类活动产生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塑料降解中间产物、农药残留(如有机磷农药、除草剂)、抗生素类物质等。这类污染物虽降解难度大,但部分可被强氧化剂氧化,COD传感器可间接反映其污染程度,为污染溯源提供参考。 二、次要检测对象 COD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部分具有还原性的无机污染物,也会被氧化剂氧化并计入COD值,常见类型包括: 硫化物:如工业废水(如电镀、冶金废水)中含有的硫化氢、硫化钠等; 亚硝酸盐:水体中未被完全氧化的含氮无机污染物,常见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亚铁离子:部分工业废水(如采矿、化工废水)中含有的二价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会消耗氧化剂; 氯离子(特定条件下):高浓度氯离子(如海水、盐化工废水)会与氧化剂发生反应,虽不属于污染物,但会干扰COD检测结果,需通过预处理消除影响,部分专用COD传感器可适配高氯环境。 三、检测局限性说明 COD传感器的检测核心是“氧化耗氧量”,无法区分具体污染物种类,仅能反映水体中“可氧化物质的总含量”;同时,部分难被氧化剂氧化的污染物(如甲烷、多氯联苯等)无法被检测,需结合其他专用传感器(如VOC传感器、特定污染物检测仪)进行精准识别。此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若含有机成分,也会被计入COD值,需通过过滤预处理区分“溶解态COD”与“悬浮态COD”。 四、总结 COD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以“可氧化有机污染物”为核心,覆盖生活、工业、自然环境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同时能间接反映部分还原性无机污染物的含量,是评估水体整体污染程度的核心工具。其优势在于快速、便捷地获取水体污染的“综合指标”,适用于常规监测、污染预警、工艺质控等场景;但需明确其“综合检测”的属性,若需精准识别具体污染物种类,需搭配其他专项检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水样预处理(如过滤、除氯)与场景分析,可进一步提升COD传感器的检测针对性与数据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