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长期处于密闭、潮湿的地下环境,易受管网压力波动、水质腐蚀、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需通过系统性维护保障其监测功能稳定与数据可靠。维护工作需遵循 “预防为主、按需检修、全程管控” 原则,分阶段落实关键步骤,确保系统持续发挥监测作用。 一、日常巡检与状态排查 需定期对监测点位及周边环境开展现场巡查,检查监测井井盖密封性、井口周边是否存在积水或管网泄漏迹象,避免外部污水渗入影响监测数据;同时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重点关注传感器在线率、数据传输稳定性、供电系统电压等指标,若发现数据异常波动或设备离线情况,需第一时间记录并初步判断故障原因,为后续检修提供方向。此外,需定期清理监测井内杂物与淤泥,避免堵塞采样管路或影响设备散热,保障监测环境整洁。 二、设备专项维护 对于水质传感器(如 pH、余氯、浊度传感器),需按周期进行精度校准,使用标准溶液调整传感器读数偏差,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同时定期拆卸传感器探头,清洁表面附着的污垢与生物膜,检查探头是否存在腐蚀或破损,及时更换老化部件。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需定期检查线缆连接状态,加固松动接口并做好防水密封处理,测试数据上传频率与完整性,防止因接触不良或信号干扰导致数据丢失。供电系统(如蓄电池、变压器)需定期检测电量储备与电压稳定性,及时更换续航能力下降的电池,检查线路绝缘层是否破损,避免短路或漏电风险。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维护 需定期对存储的水质数据进行备份,采用本地硬盘与云端存储双重备份方式,防止数据因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丢失;同时对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点位的监测结果,若发现数据规律异常(如某指标长期超出正常范围),需结合现场巡检情况排查是否存在设备故障或管网水质问题,避免因数据误判影响决策。此外,需定期清理数据冗余文件,优化数据库运行效率,确保数据查询与调用流畅。 四、环境适配维护 针对地下潮湿环境,需定期检查设备外壳与监测井的防水、防腐措施,补充破损的防水涂层,更换锈蚀的金属部件;若管网存在压力频繁波动情况,需检查采样管路的抗压性能,加固管路连接处并更换老化密封圈,防止因压力冲击导致管路破裂。同时,需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维护重点,如雨季加强防水检查,冬季做好设备保温防护,避免极端环境影响系统运行。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维护需形成 “巡检 - 检修 - 校准 - 分析” 的闭环流程,通过定期、规范的维护操作,降低设备故障概率,保障监测数据精准可靠,为地下管网水质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持续、有效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