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水质监测站凭借体积小、部署灵活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园区排污口等场景的常态化监测。其故障多集中在数据采集、设备运行、通信传输等环节,排除故障需遵循“先易后难、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通过直观观察、简单测试快速定位问题,避免故障扩大影响监测连续性。 一、数据异常类故障排除 1、数据失真(偏高/偏低、与实际水质不符) 故障现象:监测数据持续偏高或偏低,与实验室比对数据差异显著,或同一监测点数据长期无变化(恒值)。 排查与处理: 样品与预处理:检查采样口是否堵塞、滤网是否附着泥沙/水草,及时清理杂质;确认采样管路无弯折、无泄漏,避免水样滞留或污染;若水体浑浊、悬浮物多,检查预处理模块(如过滤装置)是否失效,及时更换滤膜。 传感器/检测模块:清洁传感器探头(如溶解氧、pH、COD传感器),去除表面生物膜、水垢,用纯水冲洗后重新安装;若传感器使用时间较长,可能存在老化漂移,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校准无效则联系更换。 试剂与耗材(适用于化学法监测站):检查试剂是否过期、变质(如显色剂浑浊、校准液失效),更换新鲜合规试剂;核对试剂添加量与顺序是否正确,避免因反应不完全导致数据失真。 2、数据波动大、无规律跳变 故障现象:短时间内数据剧烈波动,无明显趋势,排除水质本身突变因素。 排查与处理: 安装环境:检查监测站是否固定牢固,有无晃动(如水流冲击、风力影响),重新加固支架或调整安装位置;避开水流漩涡、排污口冲击区域,确保采样环境稳定。 供电与干扰:确认供电电压稳定(电池供电需检查电量,市电供电需排查电压波动),必要时加装稳压装置;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大功率电机、通信基站),若数据跳变与干扰源运行同步,需调整监测站部署位置。 传感器接触:检查传感器与主机连接接口是否松动、进水,拔插接口并做好密封防水处理;若为光学类传感器,检查透光面是否有污渍、划痕,用软布轻轻擦拭清洁。 二、设备运行类故障排除 1、无法启动或启动后自动关机 故障现象:接通电源后设备无响应,或启动后几秒/几分钟内自动关机,无故障报警提示。 排查与处理: 供电系统:检查电源线连接是否牢固、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便携式监测站),更换满电电池或测试市电接口是否有电;确认电源适配器与设备匹配,避免电压不兼容导致关机;检查保险丝是否熔断,更换同规格保险丝后重试。 环境与散热:户外高温环境下,检查设备散热是否良好,防护棚是否通风,避免设备过热触发保护机制,移至阴凉处冷却后重启;低温环境需排查电池是否亏电(锂电池低温性能衰减),做好保温措施。 内部故障:若排除供电与环境问题,可能是主机电路故障或核心模块损坏,禁止自行拆解,联系厂家售后检测维修。 2、采样泵不工作、进样异常 故障现象:设备无采样动作,或采样流量过小、断断续续,检测模块无水样进入。 排查与处理: 泵体与管路:检查采样泵是否有异物堵塞(如泥沙、纤维),拆解泵头清理杂质;查看泵管是否老化、破损,或因压力过大弯折,更换老化泵管并理顺管路;启动泵体听是否有异响,无声音可能是泵体电机故障,需维修更换。 控制指令:重启设备进行系统自检,查看是否有“泵体故障”报警,按提示重置控制参数;若为定时采样模式,确认采样时间设置正确,避免因参数错误导致泵体不启动。 水位与负压:检查采样深度是否合适,采样口是否完全浸没水下(避免吸入空气);若采样点水位过低,调整采样管长度,确保进水顺畅。 三、通信传输类故障排除 1、数据无法上传、平台无接收 故障现象:设备运行正常,但监测数据无法上传至管理平台,或平台显示“离线”状态。 排查与处理: 网络信号:检查SIM卡(4G/5G传输)是否插紧、欠费,或Wi-Fi信号是否稳定(近距离传输);户外偏远区域若信号弱,调整天线位置(如升高天线、转向信号塔方向),或更换高增益天线。 通信设置:确认设备通信参数(如IP地址、端口号、传输协议)与平台一致,无参数误改;重启通信模块(如断电30秒后重启),重新建立连接。 平台与链路:联系平台运维人员,确认平台是否正常运行(无服务器故障、维护升级);检查通信链路是否畅通,排除运营商网络故障影响。 2、数据丢失、传输延迟 故障现象:数据上传不完整(部分时段数据缺失),或上传延迟超过正常范围。 排查与处理: 信号稳定性:若信号时强时弱,加装信号放大器或调整安装位置,避免遮挡物(如树木、建筑)阻挡信号;降低数据传输频率(如从10分钟/次调整为30分钟/次),减少信号中断导致的丢失。 设备存储:检查设备本地存储是否已满,清理历史数据或扩容存储;确认数据存储功能正常,避免因存储故障导致上传前数据丢失。 供电稳定性:电压波动可能导致通信模块临时断连,加装UPS电源(市电供电)或备用电池,确保供电持续稳定。 四、其他常见故障排除 1、试剂泄漏、管路腐蚀(化学法监测站) 故障现象:设备底部或管路接口有液体渗漏,试剂消耗过快,或管路内壁出现腐蚀痕迹。 排查与处理: 管路与密封:检查试剂管路、接头是否老化、破损,更换破损管路和密封圈;重新紧固接头,接口处缠绕密封带(如PTFE带),确保无渗漏。 试剂兼容性:确认试剂与管路材质匹配(如强酸试剂需用耐腐管路),避免因材质不适导致腐蚀泄漏;规范存储试剂,避免试剂挥发、泄漏污染设备。 2、设备报警无法解除(如“传感器故障”“低电量”) 故障现象:设备显示屏或平台持续弹出报警提示,按常规操作无法消除。 排查与处理: 针对性排查:按报警提示定位问题(如“传感器故障”则检查传感器连接、清洁校准;“低电量”则充电或更换电池),解决后重启设备清除报警。 系统重置:若报警误报(设备实际运行正常),按说明书操作恢复设备出厂设置(恢复前备份参数),重新配置后测试。 硬件故障:若报警持续且无明确原因,可能是内部检测电路故障,联系专业人员检修。 五、故障排除注意事项 操作安全:排查故障前断开电源,佩戴防护手套(接触试剂、传感器时),避免触电或化学腐蚀;户外操作注意防滑、防坠落,恶劣天气(暴雨、台风)后待环境稳定再检修。 记录追溯:建立故障台账,记录故障现象、排查步骤、处理结果及更换部件,便于后续分析故障规律(如频繁堵塞可能与水体杂质过多相关)。 专业边界:涉及内部电路、核心模块(如主板、传感器芯片)的故障,禁止自行拆解,及时联系厂家售后,避免二次损坏。 预防优先:故障排除后,定期清洁设备、校准传感器、检查管路与供电,建立常态化维护机制,减少故障发生率。 六、结论 微型水质监测站的故障多由环境干扰、维护不当、耗材老化等外部因素导致,核心排除逻辑是“先解决直观可见问题(如堵塞、松动、没电),再处理隐性问题(如校准、参数设置)”。多数故障可通过清洁、紧固、更换耗材、调整设置等简单操作解决,复杂故障需依托专业售后支持。规范的故障排除流程不仅能快速恢复监测,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监测站型号与部署场景,灵活调整排查步骤,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