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会出现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过多,导致水质污染。以下是对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详细分析: 一、自然因素
地形集水区和土壤肥力:不同地形集水区和不同肥力土壤输出的氮、磷量不同。水土流失会提高水体中营养物质的量,而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流失量与施肥量有密切的关系。 气候和季节变化:适宜的水温、光照等气候条件有利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从而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例如,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一些海域或湖泊就更容易出现赤潮或水华现象。 二、人为因素 农业活动: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人们常施用较多的氮肥和磷肥。这些化肥在降雨或灌溉时极易发生流失,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体中,或通过土壤进行横向运动后排入地表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排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工业废水排放:一些工业废水,如食品厂、化工厂、毛皮工业等产生的废水,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废水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同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排泄物会产生大量营养物质进入土壤。圈养家禽、家畜也会产生大量富含营养物和细菌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极易随地表径流、亚表面流流入江河、湖泊而污染水体。 大气沉降:燃料燃烧时,氮元素以氮氧化物的形式进入空气,随雨雪降落在土壤或水体表面,污染地表水源。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沉降也成为重要的水域富营养化原因之一。 三、其他因素 水产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施肥、投饵、用药等活动都会向水体中引入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过度使用无机肥和大量的剩余饲料,容易造成污泥、水体等富含营养物质,造成水体污染。 旅游活动:湖面上航行的船只及湖区旅游活动等排入湖泊的废弃物,也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为了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如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水和化肥的排放、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净化水体、通过疏浚底泥减少营养物质的积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