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表水总磷含量的测定 地表水总磷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消解: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消解试样,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显色: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测定:通过测定样品吸光度来确定总磷的含量。通常使用光程30mm比色皿,在700nm波长下以水做参比进行测定。 此外,在测定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所有玻璃器皿均应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以避免干扰。 含磷量较少的水样避免使用塑料瓶采样,以防磷酸盐吸附在塑料瓶壁上。 如果水样用硫酸保存,当用过硫酸钾消解时,需先将试样调至中性。 使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时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以防止危险发生。 二、总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是指水体中所有形态的磷的总和,包括无机磷、有机磷和颗粒磷。它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总磷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具体如下: 水体富营养化:总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之一。当总磷浓度过高时,会促使藻类和其他微生物过度繁殖,形成“水华”或“赤潮”。这不仅会消耗大量水中的溶解氧,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死亡,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湖泊和水库老化:过多的磷会沉积在湖底和库底,形成“磷垢”,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的再利用和湖泊、水库的水质。 地下水污染:农业化肥和废水中的磷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总磷浓度升高,影响地下水的饮用和灌溉正常。 河流和溪流生态环境破坏:过多的磷会导致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破坏河流和溪流的生态环境,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准确监测地表水中的总磷含量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发展和推广能有效去除总磷的环保技术等措施,我们可以共同保护我们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