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总磷的测定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是对水质总磷测定的详细解析: 
一、测定原理 总磷的测定通常基于将水样中的各种形态的磷转化为正磷酸盐,然后进行测定的原理。常用的测定方法之一是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其原理如下: 消解:在中性条件下,使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作为氧化剂,将水样中的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显色: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杂多酸。在锑盐存在下,磷杂多酸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物。 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如700nm)下测定该蓝色络合物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总磷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吸光度即可计算总磷含量。 二、测定方法 钒钼磷酸比色法:此法灵敏度较低,但干扰物质较少。 钼-锑-钪比色法:灵敏度高,颜色稳定,重复性好。 氯化亚锡法:虽灵敏但稳定性差,受氯离子、硫酸盐等干扰。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这是测定水中总磷的经典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其测定步骤包括消解、显色和测定三个过程。 三、测定步骤(以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为例) 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不同浓度的磷酸盐标准溶液。 加入相应的消解液,在规定的消解条件下完成消解。 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总磷标准曲线。 样品的测定: 按要求取一定量的水样。 加入相应的消解液,在规定的消解条件下完成消解。 以纯水为参比,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在总磷标准曲线上查出总磷的含量。 四、注意事项 所有玻璃器皿均应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使用前用纯水洗净,以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含磷量较少的水样,不要用塑料瓶采样,因为磷酸盐易吸附在塑料瓶壁上,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在消解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消解条件,如温度、时间和压力等,以确保消解完全。 在测定过程中,应使用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比色皿,并避免比色皿的污染和划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五、应用与意义 水质总磷的测定对于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环境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监测水质总磷含量,可以及时发现水体中的磷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总磷的测定也是制定和实施水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水质总磷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