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养殖鳗鱼从种苗培育到成鱼养殖的全流程技术涉及多个环节,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详细阐述: 一、种苗培育 池塘准备 培育池通常采用全遮黑的水泥池,面积在4060平方米之间,但更实用的池塘面积为80120平方米,这样的池塘可安装2台增氧机,以满足高密度鳗鱼苗培育的需求。 池塘底部以三合土或细沙底为佳,以提高池塘的生态稳定能力。 放苗前,应检查池内有无裂缝、漏洞,清除池内杂物,并安装、调试好必需的配套设备。 新池使用前应用草酸浸泡脱碱,多次清洗换水,蓄水浸泡20天以上;旧池要经充分曝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再用清水洗刷干净。 鳗苗选择与放养 选择整批大小均匀、体粗壮、色透明、活动能力强的鳗苗,避免选择大小差异显著、体细长、活动能力弱的鳗苗。 鳗苗在投放前需要进行盐度和温度的过渡,以适应养殖环境。 投苗时,将苗袋放入池中过渡30分钟,待袋内外水温接近后打开苗袋,使鳗苗逐步适应池水后再放入池中。 开口前的管理 鳗苗入池24小时后,进行退盐和升温管理,每4~5小时升温0.5°C,直至达到所需水温。 退盐与升温同步进行,每天换水约10厘米,直至盐分退尽。 诱食驯化 当水温达到适宜范围时,开始诱食驯化。 先将丝蚯蚓用绞肉机碾碎后全池均匀泼洒,使苗种适应丝蚯蚓的味道。 前三天将丝蚯蚓磨成细浆投喂,之后逐渐缩小泼洒范围,诱集到饲料台附近。 放下饲料台至池底,打开饲料台上方的电灯引诱鳗苗上台摄食。 饲料投喂 开口期的投喂量逐渐增加,原则上掌握在30~40分钟内吃完为准。 投喂次数为日投喂34次,每次间隔68小时。 鳗苗投喂丝蚯蚓一段时间后,可进行饲料转换,投喂配合饲料。 二、成鱼养殖 池塘选择与建设 养殖池塘应位于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方便的地方。 池塘面积适中,单个塘口面积可为8~12亩,每个塘口都可以单独进排水,并配备增氧机和固定食品台。 鱼种放养 将鳗苗放养至池塘中,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消毒,并分规格分塘。 放养密度要适中,每亩放养量在合理范围内。 水质管理 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勤开增氧机,提高溶氧来改善池塘水环境。 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饲料喂养 根据鳗鱼的生长期调节饲料配方,饲料蛋白质在45%以上,脂肪含量在8%以下。 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饲养量。 每天饲养次数为2次,饲养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入适量的豆油。 疾病防治 加强病害预防和治疗工作,可以采用生物制剂进行消毒或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养殖期间要定期杀菌、杀虫,并使用水质改良剂。 三、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 根据鳗鱼的生长情况和当地气候确定收获时间。 收获方法 在养殖池塘中设置捕捞点,用专用的捕捞设备将鳗鱼捕捉上来。 捕捞后要及时进行清洗和去鳞处理,然后进行冷冻保存或加工销售。 四、注意事项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鳗鱼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和饲料投放方案。 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止病害蔓延。 遵守国家的环保法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水中养殖鳗鱼的全流程技术涉及多个环节和细节,需要养殖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鳗鱼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