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氨氮超标是一个常见的水质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有机物污染、内回流问题、pH值过低、溶解氧(DO)不足、污泥泥龄不当、氨氮冲击以及温度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治理策略和案例分析来寻找解决方案。 治理策略 有机物控制: 对于有机物导致的氨氮超标,应严格控制进入水体的有机物量。例如,避免过量投加碳源,以防止异养菌大量繁殖并争夺氧气,从而影响硝化反应。 检查内回流系统: 内回流泵故障可能导致硝化液回流不足,形成厌氧环境,进而引发氨氮超标。因此,应定期检查内回流泵的运行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调整pH值: pH值过低会抑制硝化反应,导致氨氮升高。当发现pH值连续下降时,应及时投加碱来维持pH值在适宜范围内。 提高溶解氧浓度: 硝化反应需要充足的氧气。对于DO过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曝气量来提高溶解氧浓度。 优化污泥管理: 压泥过多或污泥回流不均衡都会导致污泥泥龄降低,影响硝化细菌的聚集和代谢。因此,应合理控制排泥量和污泥回流比例。 应对氨氮冲击: 对于工业污水或有工业污水进入生活污水管网的系统,应特别注意氨氮冲击的风险。可以采取降低系统内氨氮浓度、投加同类型污泥等措施来应对。 温度控制: 在北方地区,冬季水温过低会影响硝化细菌的活性。可以通过地埋式池体设计、提前提高污泥浓度、进水加热等方式来提高水温。 案例分析 有机物导致的氨氮超标案例: 某污水处理设施因甲醇储罐阀门脱落导致大量甲醇进入A池,引发有机物冲击和氨氮超标。解决方案包括立即停止进水进行闷曝、内外回流连续开启、停止压泥保证污泥浓度等。 内回流导致的氨氮超标案例: 某污水处理设施因内回流泵电气故障导致氨氮超标。通过及时发现并检修内回流泵,以及停止或减少进水进行闷曝等措施,成功恢复了硝化系统。 pH值过低导致的氨氮超标案例: 某污水处理设施因内回流过大导致A池缺氧环境破坏,pH值降低,进而引发氨氮超标。通过投加碱来维持pH值,并修复内回流系统,成功解决了问题。 溶解氧不足导致的氨氮超标案例: 某高硬度废水处理设施因曝气头堵塞导致DO过低,引发氨氮超标。通过更换曝气头或改造成大孔曝气器等方式提高了DO浓度,从而解决了问题。 针对景观水体氨氮超标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治理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不同治理策略的应用效果和实施难点,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