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氨氮测定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分别如下: 常用方法 纳氏试剂比色法:利用纳氏试剂与氨氮反应生成黄色或淡红棕色络合物,通过测量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氨氮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氨氮的定量分析。 电化学法:基于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测量电流变化来确定样品中氨氮的浓度。该方法响应快、准确性高、选择性好,主要应用于大型水体的氨氮监测,如河流、湖泊等。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水样中的氨氮转化为氨气,再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氨气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得到氨氮的浓度。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灵敏度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也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氨氮的定量分析。 荧光法:利用荧光物质与氨氮的相互作用,通过向水样中加入荧光物质,使其与氨氮发生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氨氮的含量。该方法同样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实时性强等特点。 注意事项 实验室环境: 避免实验室出现扬尘现象,以免污染水样和试剂,影响实验空白值的高低,从而影响实验检测结果。 氨挥发性比较强,挥发后的氨气会存在实验室空气中,纳氏试剂极易吸收挥发后的氨气而使氨氮测试结果偏高。因此,进行氨氮测试实验所使用的试剂、玻璃器皿等实验用品要单独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用水: 氨氮测试中需要的实验用水是无氨水,可以取纯化水1000ml,在水中加入0.10mL浓硫酸至pH<2,再进行蒸馏或者使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既不能含铵盐,也不能含有游离氨,以保证实验空白值精密度和准确度。 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 水样的保存:滴加硫酸使水样酸化至pH小于2,可以有效抑制氨氮的水解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使水样成分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延长保存时间。 水样的预处理:为了减少色度、浊度和一些干扰物质的影响,常用蒸馏法或絮凝沉淀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絮凝沉淀法采用硫酸锌和氢氧化钠作为絮凝试剂,通过调节pH值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再经过滤除去颜色和浑浊等。如果水样浑浊或带色,就需要采用蒸馏法减少干扰。对于高氨氮含量的水样,可以采用稀释后絮凝沉淀或蒸馏的方法进行处理。 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纳氏试剂中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对显色反应的灵敏度有较大影响,静置后生成的沉淀应去除。纳氏试剂配好后应储存于聚乙烯瓶中,用橡皮塞塞紧,冰箱保存。 滤纸中常含痕量铵盐,使用时注意用无氨水洗涤。所用玻璃器皿应避免实验室空气中氨的玷污,特别是比色管,要保持内外壁清洁干净,不能有水滴或手纹指痕。 测定中性或碱性的水样时偏差较小,酸性水样用1mol/L NaOH调节pH至12±0.2,以保证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 温度会影响纳氏试剂与氨氮的反应速度和溶液颜色,显色温度控制在5℃-15℃时无显著改变,20℃-25℃显色完全,温度大于30℃时溶液褪色,吸光度偏低。 考虑试剂空白的影响,试剂空白吸光度值不大于0.030。如果测定值偏高,主要考虑试剂不纯、实验用水含氨高、滤纸含铵盐等。 水样中含有铁、锰、镁等金属离子时,会产生异色或浑浊而干扰测定,可加入络合剂或预蒸馏减少干扰。 水质氨氮的测定方法有多种,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实验条件。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环境、实验用水、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以及测定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