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管网作为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及城市运行效率。为了有效监控地下管网中的水质状况,确保水质安全,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通过一系列科学、全面的监测指标,实时、准确地反映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及城市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主要监测指标。 一、常规化学指标 1、余氯:余氯含量是衡量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不超过0.3mg/L,以确保在输送过程中抑制微生物繁殖。 2、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的pH值在6~8之间。若废水中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需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前进行中和处理。 3、化学需氧量(CODCr):以氧的mg/L计,表示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可以氧化的废水中的有机物数量,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4、生物需氧量(BOD5):表示废水中有机物被生物降解所需要的氧量,是衡量废水可生化性的关键指标。 5、碱度:表示水样中与强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的物质的含量,反映废水在处理过程中是否具有对酸的缓冲作用。碱度较高时,可对pH值变化起到缓冲作用。 二、营养盐指标 1、氮:生活污水中氮的含量一般为20~80mg/L,包括有机氮、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等。氮含量的变化可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及污泥厌氧状态。 2、磷:生物污水中的磷含量为2~20mg/L,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磷含量过低时需补充磷肥,过高时则需进行除磷处理,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三、有毒有害物质指标 1、重金属:如铅、镉、汞、铜等,极低含量即可对健康构成风险。目前污水处理厂对重金属的处理效果有限,需在排放前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硫化物:当水中硫化物超过0.5mg/L时,会发出臭鸡蛋味且具有腐蚀性。需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硫化氢中毒。 3、石油类:水中油含量大于30~50mg/L时,会影响充氧效果,降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 四、物理指标 1、悬浮物:反映水中不溶性固体的含量,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感官质量。 2、浊度:通过测量水中散射光的强度来反映水中悬浮物的多少,是评价水质清澈度的直观指标。 3、电导率:表示水传导电流的能力,与水中溶解的盐类含量有关,可用于间接判断水质硬度及污染程度。 五、微生物指标 1、细菌总数:反映水体的卫生状况,是评价水质清洁度的重要指标。 2、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是潜在的健康威胁,需严格控制其含量。 六、特殊指标(根据具体需求定制) 根据地下管网的具体情况及监测需求,还可定制监测如温度、溶解氧、放射性指标等特殊参数。例如,溶解氧含量对水生生物至关重要,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放射性指标则用于确保辐射安全。 六、结语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涵盖了化学、营养盐、有毒有害物质、物理及微生物等多个方面,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水质状况。通过实时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预警潜在的污染事件,为环境保护、公共健康及城市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