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德施logo 迈德施logo

   
   05   04
2025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标准化

时间:2025-03-22 15:26:43   访客:82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标准化分析

一、竞争格局

市场结构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市场呈现“国家队主导、民营企业崛起、科研机构协同”的竞争格局。国有机构(如国家海洋局下属单位)凭借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主导大型监测网络建设。

民营企业则聚焦设备研发与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创新抢占细分市场。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浮标已实现进口替代,并在近海污染监测领域占据优势。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中扮演关键角色,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竞争焦点

行业竞争焦点从设备制造向技术集成与数据服务延伸。传统监测设备市场趋于饱和,而遥感大数据分析、海洋环境预警模型、生态评估系统等高端技术需求激增。

企业通过差异化布局抢占先机,一类专注于硬件升级(如深海无人潜器、原位监测平台),另一类开发数据分析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区域发展

沿海省份的监测需求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依托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率先布局智能化监测网络。

山东、福建则聚焦渔业资源与生态保护,推动区域性监测标准落地。

二、技术标准化

标准体系现状

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确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范围、领域和未来发展顺序、重点。

已有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20项。其中,质量标准为《海洋生物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和《海水水质标准》,监测标准以《海洋监测规范》的7项标准为主导,还有《海底沉积物化学分析方法》《海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赤潮监测技术规程》等19项标准为补充,基本涵盖了海洋污染物监测项目。

标准存在的问题

海洋环境标准体系不均衡,监测方法标准较多,评价标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标准较少。

现有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仅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地方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污染严重的重点海域,缺少针对特定区域环境现状的相关标准。

海洋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多年,与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发展已产生巨大差距,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标准化发展趋势

国家将出台更多细分领域技术规范,如微塑料监测标准,推动设备兼容性与数据可比性提升,减少重复建设。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化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参与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如GOOS),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输出监测技术,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如参与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络(GOA-ON),共享数据并联合研发低成本传感器,降低监测门槛。

三、总结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在竞争格局上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国有机构、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各有侧重,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在技术标准化方面,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但仍存在不均衡、滞后等问题。未来,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一条: 政策推动下的COD传感器行业变革 下一条: 浮标站在海洋酸化监测中的实时应用

点击排行

 
  •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的要素包括哪些
  • 海洋观测浮标的种类及用途
  • 海洋浮标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劣势
  • 浮标在线溶解氧监测仪的应用
  • 海洋浮标的几种类型及优势分析
  • 海洋监测是做什么的?海洋环境监测的定义
  • 海洋浮标的用处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 水质pH传感器的故障排除方法
  • 海洋监测的方式包括哪些
  • 余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  

     

    
    迈德施浮标站 咨询客服热线:
    181-5666-5555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Email:info@mdsah.com
    电话:400-617-8617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3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