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水质电极作为精密测量仪器,其存放状态直接影响使用寿命和测量精度,科学合理的存放方式能有效避免电极老化、膜污染或内部元件损坏。 一、环境控制 电极应存放在温度稳定的环境中,理想温度范围为 5-35℃,避免长期处于 0℃以下或 40℃以上的极端温度中,以防电极膜因热胀冷缩出现裂纹。同时,存放空间需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30%-60% 之间,可在存放盒内放置硅胶干燥剂,但需避免干燥剂直接接触电极敏感部件。此外,电极应远离强电磁场(如变压器、大功率电机)和腐蚀性气体(如实验室的硫化氢、氯气),防止电子元件受干扰或外壳被腐蚀。 二、不同类型电极需采用针对性存放方式 pH 电极短期存放(1 周内)可浸泡在 3mol/L 氯化钾溶液中,长期存放(超过 1 个月)需将电极头擦干后套上装有饱和氯化钾凝胶的保护帽,严禁浸泡在纯水中,否则会导致电极内部电解质流失。溶解氧电极应保持膜片湿润,存放时需在电极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使透气膜处于湿润状态,但不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含氯溶液,避免膜材料氧化。电导率电极存放前需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擦干后单独包裹在无静电塑料袋中,防止电极片被划伤。 三、闲置电极的维护保养 对于长期闲置(3 个月以上)的电极,应每月进行一次活化处理:pH 电极需浸泡在标准缓冲液中 2 小时,溶解氧电极需在空气中暴露 1 小时后再浸泡于清水中,确保膜片透气性良好。电极引线和插头需保持清洁干燥,存放时可在插头处涂抹少量硅脂保护,避免氧化生锈;若电极带有电缆线,应将电缆盘成直径不小于 20 厘米的圆环,不可过度弯折或挤压,防止内部导线断裂。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电极在使用后沾染油污或有机物,需用专用清洗剂(如 5% 稀硝酸溶液)清洗后再存放,不可直接用酒精或有机溶剂擦拭,以免损坏电极膜。当电极出现轻微结垢时,可用软毛刷蘸取去离子水轻轻刷洗,禁止用金属工具刮擦敏感膜。存放过程中若发现电极保护帽破损,应立即更换,防止灰尘进入电极腔体内;若电极膜不慎干涸,不可直接浸泡在溶液中,需先在室温下放置 1 小时,再逐步湿润,避免膜片因快速吸水膨胀而破裂。 五、存放管理应建立规范流程 电极需单独存放在专用包装盒内,避免与其他仪器设备堆叠挤压,包装盒内的海绵或泡沫垫层应贴合电极形状,防止运输或移动时发生碰撞。存放前需检查电极是否完好,记录电极型号、存放日期及状态,建立存放台账;取出使用时,需先检查电极膜是否有气泡、裂纹,电缆线是否导通,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校准和测量。 遵循以上存放要求,能最大限度减少电极的自然损耗,确保其在下次使用时保持良好的性能状态,为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基础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