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站凭借其安装便捷、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岸边监测。它通过立杆上集成的采样、分析、传输等系统,实现对水质的自动监测。然而,长期暴露在户外环境中,受天气、水质、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各类故障。掌握科学的故障排除方法,能快速恢复系统运行,保障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一、采样系统故障排除 采样系统是监测站获取水样的核心,其故障会直接导致监测中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 1、采样泵不工作:首先检查供电是否正常,查看采样泵的电源指示灯是否亮起,若不亮,检查电源线是否松动、插座是否接触不良,或保险丝是否熔断,更换保险丝或重新连接线路即可。若供电正常但泵仍不启动,可能是泵内进入杂质(如泥沙、水草)导致卡滞,需拆开泵体清理异物;也可能是电机老化,此时需更换同型号电机。 2、水样采集量不足或无水样:先检查采样管路是否堵塞,可拆开管路接口,用清水冲洗或用细铁丝疏通,尤其要注意进水口的滤网是否被悬浮物堵塞,清理滤网后通常能恢复正常。若管路通畅但仍采水量不足,可能是采样泵的吸力不足,多因泵内叶轮磨损或密封件老化,需更换叶轮或密封件以增强吸力。此外,若水样液位低于采样口,也会导致采水困难,此时需调整采样管的入水深度。 3、管路漏水:漏水多发生在管路接头处,检查接头是否松动,用扳手重新紧固即可;若接头老化开裂,需更换新的接头或管路。若采样泵与管路连接部位漏水,可能是密封垫损坏,更换适配的密封垫可解决问题。 二、分析系统故障排除 分析系统负责对水样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其故障会导致数据异常,需重点排查: 1、传感器无读数或读数漂移:先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连接,接口是否松动,重新插拔接口并拧紧通常能恢复信号。若连接正常,可能是传感器探头被污染物覆盖(如藻类、油污),用专用清洁剂或软布擦拭探头,再用蒸馏水冲洗后重新校准,多数情况下读数会恢复稳定。对于需要试剂辅助的分析仪器,若试剂耗尽或过期,也会导致读数异常,及时更换符合规格的试剂即可。 2、分析结果偏差过大:排除传感器污染问题后,需检查校准是否失效。用标准溶液对传感器进行重新校准,若校准后仍偏差较大,可能是传感器老化或损坏,需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此外,水样预处理装置故障(如过滤膜堵塞)会导致水样代表性不足,清理或更换过滤膜后,需重新采集水样进行分析。 三、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故障排除 数据传输和控制系统是监测站的“神经中枢”,其故障会导致数据无法上传或远程控制失效: 1、数据传输中断:先检查网络连接状态,查看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的指示灯是否正常,若网络信号弱或无信号,可能是天线被遮挡或损坏,调整天线位置或更换天线;也可能是运营商信号问题,可联系运营商排查基站故障。若网络正常但数据仍无法传输,检查数据传输模块(如4G/5G模块)是否松动,重新插拔模块或重启模块;若模块故障,需更换新模块。 2、远程控制无响应:首先确认控制指令是否正确,操作权限是否足够。若指令无误,检查控制系统与各模块的通讯线路是否通畅,如信号线是否断裂、接口是否氧化,清理接口氧化物或更换信号线。若通讯正常但控制失效,可能是控制模块的程序出错,重启控制模块或重新加载程序即可恢复。 四、供电系统故障排除 供电系统为整个监测站提供能源,其稳定性至关重要,常见故障如下: 1、主电源断电:检查市电供电是否正常,查看配电箱内的空气开关是否跳闸,若跳闸,排查是否有短路情况(如线路进水、设备漏电),排除隐患后重新合闸。若市电长期中断,需检查备用电源(如蓄电池)是否启动,若蓄电池不工作,可能是电池亏电,需及时充电;若电池老化无法蓄电,则需更换新电池。 2、太阳能供电系统异常:太阳能板发电量不足时,先检查面板是否被灰尘、树叶覆盖,清洁面板表面以提高光能吸收效率。若面板清洁但发电量仍低,可能是面板角度偏差,调整角度使其正对阳光;也可能是蓄电池与太阳能板的连接线松动,重新连接后紧固。若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蓄电池电量耗尽,需切换至市电供电(若有备用),待天气转晴后再恢复太阳能供电。 五、故障排除的通用原则 在排查故障时,需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先检查外部可见的问题(如线路连接、部件清洁度),再逐步深入内部结构;先排除电源、网络等基础条件的故障,再排查设备本身的机械或电子问题。每次排查后,需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法,形成故障档案,为后续同类问题的快速处理提供参考。 此外,定期对监测站进行预防性维护(如清洁部件、紧固连接、校准仪器),能大幅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对于复杂故障(如核心控制板损坏),若自行排查无果,应及时联系厂家技术人员,避免因盲目拆解导致二次损坏。 六、结语 立杆式水质监测站的故障排除,既需要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也需要积累实践经验。通过精准判断故障类型、规范操作排查步骤,能高效解决问题,确保监测站持续稳定运行,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