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式水质监测站通过直立杆体集成水样采集、参数检测(如pH、溶解氧、浊度)、数据传输与供电模块,广泛部署于河道、湖泊、水库等岸边区域,实现水体质量的长期连续监测。受户外环境(风雨、高温、生物附着)与设备老化影响,其易出现采样异常、检测偏差、传输中断等故障。高效的故障维修需结合设备结构特性,按“现象定位-原因排查-针对性处理”逻辑推进,确保快速恢复监测功能,以下从核心故障类型展开分析。 一、采样系统故障 采样系统是监测站的“前端入口”,故障多表现为采样泵不启动、采样量不足或水样污染,需从机械部件与管路入手排查。 若采样泵无响应,先检查泵体电源连接(立杆底部接线盒内线缆是否松动、氧化),重新插拔并清洁接口;若泵体有异响但无水流,需拆卸泵头,清除内部泥沙、水草等杂质(户外水体易带入漂浮物),检查叶轮是否磨损,磨损严重则更换泵头部件。 采样量不足多因管路问题:排查采样管是否弯折(立杆与水体衔接处管路易受外力挤压)、滤网是否堵塞(进水口滤网需定期清理),调整管路走向或更换滤网;若水样出现浑浊、有异味(非水体本身污染),需检查采样管是否破裂(户外紫外线照射易导致管路老化),更换耐老化管路,同时清洁采样杯与预处理模块(如过滤膜),避免残留杂质污染后续水样。 二、检测模块故障 检测模块故障直接影响数据可靠性,常见问题为检测值异常波动、无读数或偏差过大,需聚焦传感器与校准环节。 数据频繁跳变或无读数时,先检查传感器连接(立杆顶部检测舱内传感器线缆是否松动、接口是否受潮),用无水乙醇擦拭接口并重新固定,若检测舱内有冷凝水,需烘干并放置干燥剂;若传感器指示灯异常(如闪烁、不亮),可能是传感器老化或损坏,需更换同类型传感器,更换后需进行零点校准。 检测值偏差过大时,优先排查校准状态:查看是否超出校准周期(户外环境易加速传感器漂移),用标准溶液重新校准;若校准后仍偏差,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污染(如生物膜附着、杂质覆盖),用专用软刷搭配中性清洁剂清洁探头(不可刮擦敏感部件),高污染水体场景需增加清洁频次。 三、数据传输故障 立杆式监测站多依赖4G/5G或有线网络传输数据,故障表现为数据中断、延迟或丢包,需从信号与设备配置排查。 数据完全不上传时,先检查传输模块状态(立杆顶部传输天线是否倾斜、松动),重新固定天线并确保无遮挡(树木、建筑物可能遮挡信号);查看传输模块指示灯,若指示灯异常(如不亮、常红),检查模块电源是否正常,或重启模块尝试恢复;若信号弱(如偏远郊区),可加装信号增强器,或调整立杆高度(提升天线位置)改善信号。 传输不稳定(数据时断时续)时,排查网络运营商信号覆盖(联系运营商确认基站是否故障),或检查设备通信协议(是否与后台平台匹配),重新配置协议参数;若有线传输故障,检查网线接口是否松动、线缆是否破损,更换网线或修复接口。 四、供电系统故障 立杆式监测站供电多为“市电+太阳能备用”,故障易导致设备停机,需从电源接入与储能部件排查。 完全断电时,先检查市电接入(立杆底部配电箱内空气开关是否跳闸),重新合闸并检查线路是否短路(如线缆老化破损导致);若市电正常,检查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板是否被遮挡、电池是否亏电),清洁太阳能板表面灰尘、落叶,测试电池充放电性能,若电池续航大幅下降,需更换储能电池。 供电不稳(设备频繁重启)时,检查配电箱内电压稳定器是否故障,或太阳能充电控制器是否异常(如充电电流波动),更换故障部件;户外低温环境需为电池加装保温套,避免低温影响电池性能,高温环境需确保配电箱通风,防止部件过热导致供电波动。 五、故障维修后的验证与预防 故障修复后,需启动设备进行24小时试运行,观察采样、检测、传输是否正常,对比维修前后数据(如溶解氧、pH值),确认无偏差;记录故障类型、维修步骤与原因,建立台账,针对高频故障(如户外生物附着导致采样堵塞)制定预防措施(如加装防生物附着装置、定期巡检)。同时,定期检查立杆结构稳定性(防止风吹摇晃导致部件松动)、舱体密封情况(避免雨水渗入损坏设备),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 六、总结 立杆式水质监测站的故障维修需结合户外环境与设备集成特性,按“分模块排查、针对性处理”原则,快速定位采样、检测、传输、供电环节的问题。维修后需验证功能稳定性,同时通过定期维护与预防措施,降低故障频次,确保监测站长期稳定运行,为水质管理提供连续可靠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