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的管路系统是水样传输、试剂输送的核心通道,其通畅性与洁净度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设备运行稳定性。管路系统易因杂质堵塞、试剂残留、部件老化等问题引发故障,需通过科学规范的维护,确保其长期可靠运行。 日常巡检需重点排查管路系统的基础状态。定期检查管路连接部位,确认接头、阀门是否存在松动、渗漏情况,查看管路外观有无变形、开裂或老化迹象,及时更换破损部件;同时观察管路内流体流动状态,通过设备运行参数判断管路是否存在堵塞迹象,若发现流速异常、压力波动等情况,需标记异常管路段,为后续针对性检查做准备。此外,需关注管路保温与防护措施,在低温环境下检查保温层是否完好,避免管路内流体结冰堵塞;在户外环境中,确认管路防护壳无破损,防止日晒雨淋加速管路老化或异物进入管路。 清洁维护需根据管路用途分类开展。对于水样传输管路,定期采用清水冲洗,去除管路内残留的泥沙、微生物等杂质;若管路内附着顽固污垢,可使用专用中性清洗液循环冲洗,冲洗后需用清水彻底排空,避免清洗液残留影响水样检测。对于试剂传输管路,需在更换试剂类型或设备停用后,用对应溶剂(如蒸馏水、专用试剂清洗剂)冲洗管路,清除管路内残留试剂,防止不同试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堵塞管路;同时,清洁过程中需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刮擦管路内壁,防止损伤管路导致试剂污染。 故障处理需精准定位问题并高效处置。若出现管路堵塞,先通过分段排查确定堵塞位置,对于易拆卸的管路段,可拆解后用高压清水冲洗或专用通管工具疏通;对于难以拆解的管路,可采用管路疏通剂(需与管路材质兼容)浸泡后冲洗。若发生管路渗漏,先关闭相关阀门切断流体供应,更换损坏的接头或管路段,重新连接后需进行压力测试,确认无渗漏后方可恢复运行。 预防性优化是延长管路寿命的关键。根据微型站监测频次与流体特性,制定个性化管路维护周期,避免维护过度或不足;选用耐腐蚀性强、内壁光滑的管路材质,减少杂质附着与管路老化速度;合理规划管路布局,减少弯折、死角,降低堵塞与渗漏风险。通过系统性维护,确保管路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为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的精准监测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