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季节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需结合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水质波动规律,制定差异化维护策略,保障监测数据精准与设备长效运转。 一、春季维护策略 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易引发管网微生物繁殖与管道锈蚀加速。维护重点需聚焦微生物防控与管道检查:定期对监测点水样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按需投加消毒剂,抑制细菌、藻类滋生;加大管网巡检频次,重点排查管道接口、阀门等易渗漏部位,及时修复破损处,防止雨水渗入污染水质。同时,清洁监测设备传感器表面的残留杂质,校准检测精度,避免温湿度变化影响数据准确性。 二、夏季维护策略 夏季高温高湿,不仅加速水质变质,还易导致设备电路故障与生物附着。需强化水质保鲜与设备散热:缩短水样采集间隔,实时监控余氯、浊度等关键指标,防止水质异味、富营养化;为监测终端加装散热装置,定期清理设备外壳的灰尘与生物污垢,检查电路接线端子的密封性,防范高温受潮引发短路。此外,加固户外监测设备的防护外壳,抵御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冲击。 三、秋季维护策略 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管网易因热胀冷缩出现接口松动,且落叶等杂物易堵塞监测管路。维护需侧重管网密封性与管路疏通:对管道接口、法兰等部位进行密封性检测,更换老化密封圈,减少水质渗漏风险;定期清理监测点取水管道内的杂物,保障水样流通顺畅;同步检查设备保温层完好性,为即将到来的低温天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避免传感器因温差过大出现数据漂移。 四、冬季维护策略 冬季低温严寒,易导致管网冻裂与设备停机。维护核心在于防冻防护与设备保障:对暴露在外的管道、监测仪器加装保温层或电伴热装置,重点保护阀门、压力表等易冻部件;每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清除监测点周边的积雪与积冰,防止设备外壳冻裂;降低监测系统的休眠阈值,避免低温导致电池容量衰减,确保数据采集与传输不中断。 通过分季节精准维护,可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对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影响,为水质安全监管提供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