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的类型可以清晰地归纳为以下几种: 基线调查: 定义:对特定海域环境质量的基本要素(如水文、气象、水质、地质、地貌、海洋生物等)进行的初步调查,以及为掌握其以后间隔较长时间的趋势变化的重复调查。 分类:基线调查可以分为初步调查和重复调查。初步调查是特定海域的第一次全面调查,用于获取海洋环境基本要素的背景值;而重复调查则是初步调查后的重复性调查,对研究区域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随时间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监测:
定义: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站和项目,以获取空间分布为主要目的,并在相对固定的时期进行长期观测。 特点:常规监测的布点要具有环境代表性,避开排污口和围垦养殖的排水口区。不同监测航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以准确反映区域海洋的环境质量。 作用:常规监测能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用于环境评估、分析污染物产生原因及污染途径。 应急监测(污染事故监测): 定义:在海上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赤潮等紧急灾害时,组织的快速现场观测或在其附近固定站临时增加的针对性观测。 常见污染事故:溢油、赤潮、核污染、有毒农药和化学品的泄漏等。 作用:迅速确定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为快速处置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减少和控制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害。 研究性监测: 定义:对海洋污染对环境的污染范围、专项污染强度和迁移转化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监测。 组织者:主要由科研单位组织。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岸基监测:在海岸线上设置测站,对海洋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船舶监测:利用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机会进行海洋环境观测和采样。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和飞机等遥感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遥感观测和监测。 浮标监测:在海洋中设置浮标,对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潜水器监测:利用潜水器等设备对海洋深层环境进行观测和采样。 声学监测:利用声学技术对海洋中的生物、地形等进行监测和研究。 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