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长期连续运行的精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涉及用电、化学试剂、机械部件及户外环境等多重安全风险。关注并规范安全操作,不仅能保障运维人员人身安全,还能避免设备损坏、数据中断或环境污染,是监测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安全事项需围绕“人员防护、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应急处置”展开,无需依赖详细技术参数即可掌握核心要点。 一、设备操作安全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操作需遵循标准化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机械损伤或检测异常,核心在于“按规操作、提前检查、避免违规”。 操作前需做好设备状态核查。启动设备前,检查采样管路是否通畅、传感器是否安装牢固、各部件连接是否松动,防止运行中管路脱落或部件移位导致水样泄漏;确认设备无异常报警(如压力超标、温度异常),若存在报警需先排查故障,不可强行启动。对于涉及机械运动的部件(如采样泵、搅拌装置),需观察其周围是否有障碍物,避免运行时因碰撞导致部件损坏或产生安全隐患。 操作中需规避风险行为。调整采样高度、更换传感器时,需先切断设备电源或切换至“维护模式”,防止带电操作引发触电;避免用手直接触碰运行中的机械部件(如转动的搅拌桨),防止夹伤或刮伤;添加试剂时需按规定剂量操作,不可随意增减,尤其避免试剂溢出污染设备或接触皮肤,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洒落的试剂残留。 操作后需做好收尾工作。关闭设备时需按“先停检测模块-再停供电系统”的顺序进行,避免直接断电导致数据丢失或电路损坏;清理操作现场,将工具、备用耗材归位,不可在设备周围堆放杂物(尤其是易燃易爆物品),保持操作空间通畅,便于后续维护或应急处理。 二、用电与供电安全 水质自动监测站依赖稳定供电,用电安全需覆盖供电系统、线路连接与设备接地,避免触电、短路或火灾等事故。 供电系统需定期检查。市电供电的监测站,需检查配电箱内断路器、漏电保护器是否正常,确保其能在电流异常时及时跳闸;太阳能供电机组需检查太阳能板支架是否牢固、线路连接是否紧密,避免大风导致支架松动或线路接触不良;蓄电池需放置在通风干燥的专用舱室,远离热源与火源,定期检查电池外壳是否有鼓包、漏液,若出现异常需立即更换,不可继续使用。 线路与接地需符合规范。设备内部线路需整理整齐,避免线缆缠绕、挤压或被尖锐部件划伤,防止绝缘层破损导致短路;外部线路需穿管保护,尤其在户外部署时,避免雨水浸泡或动物啃咬损坏线缆;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需符合安全标准,防止设备漏电时引发触电,定期用接地电阻测试仪验证接地有效性。 用电行为需严格规范。运维人员需持证上岗,不具备电工资质者不可擅自检修供电系统;更换电源模块、接线端子时,需先断开总电源,并用验电笔确认无电后再操作;避免在雷雨天气户外检修用电设备,若需紧急处理,需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装备,防止雷击或漏电引发危险。 三、化学试剂安全 水质自动监测站常使用各类化学试剂(如校准液、显色剂、消毒剂),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性,需通过规范储存、使用与处置管控风险。 试剂储存需分区分类。不同性质的试剂需分开存放:腐蚀性试剂(如强酸、强碱)需单独存放在耐腐蚀的专用柜中,避免与其他试剂混放导致变质或泄漏;有毒试剂需加锁管理,设置明显警示标识,记录领用与使用情况;易燃试剂需远离热源、火源,存放在通风阴凉处,不可与氧化剂同柜存放。试剂储存环境需控制温湿度,避免阳光直射,定期检查试剂包装是否完好,若发现泄漏、变质需立即隔离并妥善处置。 试剂使用需做好防护。接触试剂前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耐腐蚀手套(防止试剂灼伤皮肤)、护目镜(避免试剂飞溅入眼)、防护服(保护衣物与皮肤),必要时佩戴口罩(防止吸入挥发性试剂气体)。取用试剂时需使用专用工具(如移液管、滴管),不可用手直接接触,工具使用后需按规定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若试剂不慎接触皮肤或眼睛,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时及时就医。 试剂处置需符合环保要求。过期、废弃试剂不可随意倾倒(尤其是有毒、腐蚀性试剂),需分类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或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试剂空瓶需清洗干净后分类回收,不可随意丢弃,避免残留试剂泄漏危害环境或人员。 四、环境与防护安全 水质自动监测站多部署在户外,需应对极端天气、生物干扰等环境风险,同时做好设备防护,避免外部因素引发安全事故。 极端天气需提前防范。暴雨来临前,需检查监测站舱体密封性,加固门窗,防止雨水渗入损坏设备;清理排水通道,避免积水浸泡设备底座或供电系统;台风、大风天气前,加固户外设备(如太阳能板、采样支架),收回易被风吹动的部件,避免设备被吹倒或损坏。寒冷地区冬季需检查管路保温措施,防止管路结冰导致破裂,若设备具备加热功能,需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低温损坏传感器或电池。 生物与环境干扰需主动防护。监测站周围需定期清理杂草、灌木,避免植物缠绕设备或遮挡太阳能板;检查设备舱体是否有鼠虫进入痕迹,若存在需放置防鼠、防虫装置,防止鼠虫啃咬线缆或污染试剂;在靠近水源的监测站(如岸边式、浮标式),需设置警示标识,提醒无关人员不可靠近,避免意外落水或破坏设备。 五、应急处理安全 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理流程,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安全处置,减少人员伤害与设备损失。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若发生人员触电,需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如干燥木棍、塑料板)分离触电者与电源,不可直接用手拉扯;将触电者转移至安全区域,检查其意识与呼吸,若出现昏迷、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试剂泄漏应急处理。腐蚀性试剂泄漏时,需穿戴防护装备后用吸附材料(如沙土、吸酸棉)覆盖泄漏区域,防止试剂扩散;泄漏液体不可用水直接冲洗,需按试剂特性选择中和剂处理后再清理;若试剂泄漏污染水体或土壤,需及时联系环保部门,按要求采取污染控制措施。 设备火灾应急处理。若设备因短路、漏电引发火灾,需立即切断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不可用水扑灭电器火灾)灭火;火势较大时需撤离现场,拨打火警电话,同时疏散周围人员,避免火灾扩大。 六、总结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安全使用需贯穿“操作-用电-试剂-环境-应急”全流程,核心是通过规范操作规避风险、定期检查消除隐患、科学应急减少危害。运维人员需树立安全意识,熟悉安全事项与应急流程,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演练,确保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监测站稳定运行与数据可靠,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坚实安全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