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是实时监测赤潮发生、发展的重要工具,赤潮高发期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易对监测设备造成附着、堵塞或性能干扰,若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监测数据失真、设备故障,影响赤潮预警与应急处置。因此,需围绕赤潮环境的特殊性,明确维护重点,确保监测站持续稳定发挥作用。 首先,需强化设备表面与采样系统的清洁维护,防止藻类附着堵塞。赤潮期间大量浮游藻类易附着在浮标壳体、传感器探头及采样管路表面,影响传感器对水质参数(如叶绿素、溶解氧)的精准检测,或导致采样管路堵塞,无法正常采集水样。需定期安排人员对浮标进行巡检,使用专用工具轻柔清理传感器探头表面的藻类附着层,避免刮伤探头;对采样管路采用高压清水冲洗或专用化学清洗剂(需兼容设备材质)疏通,确保管路通畅;同时清洁浮标壳体表面,减少藻类附着对浮标稳定性的影响,清洁频率需根据赤潮爆发强度适当加密,避免附着物累积。 其次,重点维护水质传感器,保障参数检测精度。赤潮水体中高浓度的藻类及代谢产物,可能改变水体光学特性或腐蚀传感器元件,导致叶绿素、pH 值、溶解氧等关键参数检测偏差。需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使用标准溶液按操作规程调整传感器精度,尤其针对叶绿素传感器,需结合现场水体实际情况验证检测数据的合理性;检查传感器密封性能,防止藻类或腐蚀性物质渗入内部损坏元件;若发现传感器漂移超差或性能异常,需及时更换备用传感器,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监测数据缺失,确保能精准捕捉赤潮发展过程中水质参数的变化。 再者,加强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维护,确保数据实时有效。赤潮高发期需实时掌握水质动态,数据采集终端与传输模块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需定期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存储功能,清理冗余数据,确保存储空间充足,避免数据溢出丢失;测试无线传输信号强度与稳定性,若因赤潮导致水体环境变化(如藻类聚集影响信号)或外部信号干扰,需及时调整传输天线位置或切换备用传输通道;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核验,对比历史数据与周边站点数据,若发现数据异常(如参数突变、数据中断),需立即排查是设备故障还是水质真实变化,确保传输的监测数据准确、连续,为赤潮预警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另外,做好浮标结构与供电系统的维护,保障整体运行稳定。赤潮高发期可能伴随复杂海况(如风浪增大),需检查浮标锚系系统,确认锚链、锚碇无磨损、断裂,防止浮标漂移偏离监测点位;检查浮标本体结构,确保壳体无破损、连接件牢固,避免因结构问题导致设备进水;维护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等,清洁太阳能板表面的藻类与灰尘,保证发电效率,检测蓄电池电量与充放电性能,确保供电稳定,避免因断电导致监测中断,尤其在阴雨天需提前做好备用电源准备,应对极端天气对供电的影响。 最后,建立应急维护机制,快速响应突发故障。赤潮高发期需制定专项应急维护预案,明确故障响应流程与责任人,储备充足的备用设备(如传感器、管路、连接件)与维护工具;若监测站出现突发故障(如传感器损坏、管路堵塞),需在最短时间内调度人员与设备开展维修,减少监测中断时间;同时记录维护过程与故障原因,形成台账,为后续优化赤潮期维护方案提供参考,通过全方位的维护措施,确保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在赤潮高发期持续稳定运行,为赤潮监测预警与科学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