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污泥浓度传感器清洁需遵循 “轻柔无损、彻底除污、精准恢复” 原则,针对传感器探头易附着污泥颗粒、生物膜及杂质的特点,采用科学清洁方式去除污染物,避免损伤探头敏感部件(如光学镜片、电极),确保清洁后传感器测量精度恢复至正常范围,同时兼顾操作安全性与设备使用寿命。 一、清洁前准备 设备停机与断电:清洁前需先停止传感器所在监测系统运行,断开传感器供电线路,避免清洁过程中发生触电或设备误操作;若传感器安装于水下或污泥池内,需通过升降装置将其移出至清洁平台,或关闭相关管路阀门,防止清洁时污泥持续流入影响清洁效果。 工具与试剂准备:准备专用清洁工具,包括软质无绒布、超细纤维毛刷(刷头硬度需适配传感器材质)、低压清水喷枪;试剂选用中性清洁剂(pH 值 6-8),避免使用强酸、强碱或含研磨成分的清洁剂,防止腐蚀探头表面或光学元件;同时准备干燥洁净的收纳盒,用于清洁后临时存放传感器部件。 安全防护装备: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滑手套、防护眼镜,若清洁环境存在异味或有害气体,需佩戴防毒口罩,确保清洁过程中人员安全;检查清洁区域通风条件,避免清洁剂挥发物积聚。 二、分步骤清洁流程 表面初步清洁:先用低压清水冲洗传感器外壳及探头表面,去除附着的松散污泥颗粒与杂质,冲洗时水流需柔和,避免直接冲击探头敏感区域(如光学窗口、信号接口);对顽固附着的污泥块,用软质毛刷轻轻刷除,不可用力刮擦,防止损伤探头涂层。 精细清洁与除膜:针对探头光学镜片或电极表面的生物膜、黏性污染物,用蘸有中性清洁剂的超细纤维布轻轻擦拭,擦拭方向需保持一致(如顺时针单向擦拭),避免来回摩擦造成划痕;清洁光学窗口时,需确保镜片无残留清洁剂,可通过光线照射检查清洁效果,直至镜片透明无污渍。 彻底冲洗与干燥:完成精细清洁后,再次用低压清水彻底冲洗传感器各部件,确保清洁剂完全去除,避免残留清洁剂影响后续测量;冲洗后用洁净无绒布吸干表面水分,或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不可使用高温烘干设备,防止高温损坏传感器内部元件。 三、清洁后校准与维护 功能测试与校准:清洁干燥后,将传感器重新安装到位,接通电源并启动监测系统,先进行空载功能测试,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输出信号;随后采用标准污泥浓度溶液进行校准,按照传感器操作手册调整校准参数,确保测量值与标准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误差不超过 ±5%),若偏差超标需重新检查清洁情况并再次校准。 部件检查与维护:校准后检查传感器信号接口、密封件的完整性,若发现接口松动或密封件老化,及时紧固或更换;对传感器线缆进行检查,确保线缆无破损、老化,连接牢固;将清洁后的传感器运行状态、校准数据记录至设备维护档案。 四、清洁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清洁频率,根据污泥浓度监测环境(如高浓度污泥池、低浓度污水场景)制定清洁计划,通常每 1-2 周清洁一次,若发现传感器测量数据波动异常,需及时提前清洁。 禁止使用金属工具、砂纸等硬质物品清洁探头,避免使用酒精、丙酮等强挥发性溶剂,防止腐蚀传感器材质;清洁过程中需避免传感器内部进水,若不慎进水需立即停止使用,联系专业人员检修。 清洁后若传感器仍存在测量误差或功能异常,不可自行拆解维修,需联系设备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确保维修操作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