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长期暴露于高盐雾、强腐蚀、多风浪的海洋环境,长期停用期间易因盐雾侵蚀、生物附着、结构老化导致设备故障,需结合海洋环境特性制定系统化保养方案,全方位保护浮标本体、监测设备及配套系统,确保后续启用时稳定运行。 一、停用前设备回收与全面清洁 优先回收浮标上的精密监测设备(如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避免长期浸泡或暴露在海洋环境中受损。回收的传感器需按类别拆解清洁,先用淡水冲洗表面盐霜与海洋生物残留,再用中性清洁剂浸泡去除顽固污垢,对于光学传感器的镜片、电极类传感器的探头,需用无尘棉签蘸取专用清洁液轻柔擦拭,防止刮伤;数据采集模块需拆开外壳,用压缩空气吹除内部灰尘与盐雾颗粒,再用防潮剂擦拭电路板,避免盐雾残留导致电路腐蚀。浮标本体需留在原位或转移至岸上清洁,用高压淡水冲洗浮标壳体、锚链及防撞装置,清除附着的海藻、贝类等生物,检查壳体是否有破损,及时修补裂缝,防止海水渗入内部腐蚀结构。 二、核心部件防腐与防护处理 针对海洋高盐腐蚀特性,对设备核心部件进行专项防腐处理。浮标壳体表面若防腐涂层脱落,需打磨除锈后重新涂刷海洋专用防腐漆,重点覆盖焊缝、接口等易腐蚀部位;锚链、连接件等金属部件需浸泡在防锈油中,或涂刷防锈脂,再用防水保鲜膜包裹,隔绝空气与海水接触;回收的传感器接口、电缆接头需涂抹硅基润滑脂,防止接口锈蚀,电缆线需整理后套上防水保护管,避免线缆外皮老化开裂。对于无法回收的固定部件(如水下支架),需在表面安装牺牲阳极(如锌块),通过电化学保护减缓腐蚀速度,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三、保存环境与状态管控 回收的精密设备需存放在室内专用库房,库房需具备恒温、恒湿、防盐雾功能,温度控制在 10-25℃,相对湿度保持在 40%-60%,同时配备盐雾过滤装置,降低空气中盐离子浓度。设备需放置在防潮货架上,远离地面与墙面,避免受潮;传感器需单独存放在带有缓冲材料的收纳盒中,光学部件需避光保存,防止镜片老化;数据采集设备需定期通电(每月 1 次,每次 30 分钟),防止电容老化、程序丢失。浮标本体若转移至岸上保存,需放置在平整、干燥的场地,底部垫起支撑物避免壳体直接接触地面,同时覆盖遮阳棚,防止阳光直射导致壳体老化脆化。 四、定期检查与维护 制定月度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存放设备的外观与环境参数:查看传感器是否有锈蚀、部件松动,电缆线外皮是否完好;监测库房温湿度与盐雾浓度,若超出标准范围及时调整(如开启除湿机、更换盐雾过滤器);检查浮标本体防腐涂层是否完好,锚链防锈脂是否脱落,及时补涂防锈材料。每季度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功能测试,通电后检查数据传输、存储功能是否正常,校准设备参数;对传感器进行零点校准,确保检测性能稳定。检查过程中详细记录设备状态、环境数据及维护内容,建立保养档案,便于追溯问题与优化保养方案。 五、应急防护与预案 针对海洋区域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雨),制定应急防护预案:浮标本体若留在海上,需提前加固锚链,移除易受风浪损坏的外部部件;岸上存放的设备需检查库房防风、防水性能,加固门窗,将设备转移至高处避免雨水浸泡。若遇突发盐雾浓度升高、设备异常报警等情况,需立即启动应急处理,如更换防护装置、检修故障设备,防止损害扩大。通过完善的应急防护,最大限度降低意外因素对停用设备的影响,保障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长期停用后的完好性与可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