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德施logo 迈德施logo

   
   10   20
2025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出现断网如何处理

时间:2025-10-20 10:11:46   访客:1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通过部署在管网节点的传感器实时采集pH值、余氯、浊度等参数,依托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监控平台,为管网维护、水质安全预警提供支撑。断网会导致数据传输中断、远程控制失效,需按预防-应急-恢复的流程科学处理,减少对监测工作的影响。

一、断网前预防

日常做好网络与设备维护,可减少断网频率,为后续处理预留缓冲空间:

1、网络冗余配置:在监测系统搭建时,为关键监测节点(如管网主干线、水质敏感区域节点)配备双网络模块,如同时接入有线宽带与无线4G/5G模块,当一种网络断连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备用网络,避免单一网络故障导致断网;定期检查网络模块信号强度,对地下信号较弱的节点,加装信号增强设备,确保网络稳定性。

2、数据本地存储设置:开启监测设备的本地存储功能,让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先保存至设备内置存储单元(如SD卡、本地硬盘),再同步上传至平台,即使断网,数据也不会丢失;设置存储容量预警,当存储量达到上限80%时,系统自动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导出数据,避免因存储满导致新数据无法保存。

3、定期巡检维护:每周对监测节点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无线模块)进行外观检查,查看设备指示灯是否正常、线缆连接是否牢固;每月测试网络传输稳定性,通过平台发送测试指令,确认数据上传延迟、丢包率是否在正常范围;对地下管网内易受潮湿、腐蚀影响的网络接口,定期涂抹防护剂,防止接口氧化导致接触不良。

二、断网后应急处理

断网发生后,需先定位原因,再针对性处理,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与设备正常运行:

1、快速排查断网原因:

先通过平台查看断网范围,若单个节点断网,优先检查该节点的网络设备,如查看无线模块指示灯状态(是否处于离线模式)、网线是否松动或破损,用便携式设备测试该节点周边网络信号,判断是否为局部信号中断或设备故障;

若多个节点同时断网,检查区域内的网络交换机、基站设备,联系网络运营商确认是否存在片区网络故障(如光缆维修、信号基站断电),或查看管网周边是否有施工活动,排查是否因施工挖断网线、损坏信号设备;

排除外部因素后,检查系统平台端网络设置,如网关配置、防火墙规则是否被修改,尝试重启平台服务器与网络设备,确认是否为平台端网络配置异常导致断连。

2、保障数据与设备安全:

断网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断网监测节点,通过设备本地接口(如USB接口)导出已存储的数据,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本地数据丢失;对暂时无法导出数据的节点,做好标记,待网络恢复后优先处理该节点的数据同步;

检查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如传感器是否正常采集数据、设备供电是否稳定(地下管网设备多采用电池或外接电源,需确认电量充足、电源接口无松动),若发现设备停机,手动重启设备,确保断网期间核心监测功能不中断;

对水质敏感节点(如管网末梢、靠近水源地的节点),增加人工巡检频次,用便携式检测设备现场检测水质参数,记录检测结果,作为断网期间的临时数据支撑,避免因无法远程监测错过水质异常。

3、分级处理断网问题:

对轻微断网(如单个节点网络模块故障、线缆松动),工作人员携带备用网络模块、工具前往现场,更换故障模块或重新固定线缆,恢复网络连接,处理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如佩戴安全帽、防滑手套,避免地下管网内磕碰或滑倒;

对片区网络故障(如运营商网络维修、基站故障),及时与运营商沟通维修进度,获取恢复时间,同时调整监测计划,如增加人工巡检频次、重点关注易出现水质问题的节点,待网络恢复后,优先同步该片区的历史数据;

对因自然灾害(如暴雨导致地下管网积水浸泡网络设备、地震损坏网络线路)引发的断网,先确保人员安全,待外部环境稳定后,再进入管网排查设备与线路损坏情况,更换受损设备,重新铺设线路。

三、网络恢复后

网络恢复后,需及时处理数据与系统状态,确保监测工作回归正常:

1、数据同步与校验:

在平台端触发数据同步指令,让监测设备将断网期间本地存储的数据上传至平台,上传完成后,对比本地导出数据与平台同步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是否存在数据缺失或重复,若有缺失,重新导出对应时间段的本地数据手动补传;

对同步后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查看断网前后水质参数变化是否连续,如余氯浓度、浊度是否出现异常波动,若发现数据异常,结合人工巡检记录判断是水质本身变化还是数据传输问题,必要时前往现场重新检测校准。

2、系统与设备检查:

测试系统远程控制功能,如通过平台发送设备重启、参数调整指令,确认设备是否正常响应,避免因断网导致系统与设备通信异常;

检查网络模块切换功能是否正常,手动断开主网络,观察系统是否能自动切换至备用网络,再恢复主网络,确认切换回主网络的稳定性,确保后续网络故障时切换功能可靠;

对断网期间更换过的网络设备(如模块、线缆),进行24小时稳定性测试,查看数据上传是否持续稳定,无延迟或丢包现象。

3、记录与优化改进:

详细记录断网事件,包括断网时间、范围、原因、处理过程、恢复时间、数据损失情况(若有),形成事件报告,便于后续分析断网规律,如某区域频繁因施工断网,可调整该区域网络线路走向或增加防护措施;

根据断网处理经验,优化系统配置,如对断网频率高的节点,升级网络模块或增加备用电源,对本地存储容量不足的设备,更换更大容量的存储单元,提升系统应对断网的能力。

四、总结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断网处理需兼顾应急与长效,通过前期预防减少断网影响,断网后快速排查原因、保障数据与设备安全,恢复后做好数据校验与系统优化。规范的处理流程不仅能快速解决断网问题,还能提升系统整体稳定性,确保地下管网水质监测工作持续可靠,为管网水质安全保驾护航。


上一条: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能监测重金属污染吗 下一条: 无人水质监测船的数据可靠性是如何实现的

点击排行

 
  • 海面上的浮标是什么用途呢
  • 海洋浮标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海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 臭氧传感器的安装技巧
  • 简析海洋监测浮标的作用以及意义
  • 微型水质监测站的使用方法与应用
  • 哪些因素影响水质氨氮的测定
  • 什么是余氯?
  • 河道水质监测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COD废水样品的采集
  •  

     

    
    迈德施浮标站 咨询客服热线:
    181-5666-5555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Email:info@mdsah.com
    电话:400-617-8617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3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