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杆式水质监测站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灵活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河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监测场景,尤其适合空间有限或需快速布设的区域。其核心结构围绕“立杆”展开,集成了采样系统、分析仪器、数据传输模块及供电设备,日常维护需结合立杆式设计的特殊性,重点关注结构稳定性、设备运行状态与环境适应性,避免因维护疏漏导致监测中断或数据偏差。以下从五个关键维度,解析立杆式水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要点。 一、立杆主体与基础结构维护 立杆是监测站的核心支撑,其结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需定期检查基础牢固度与立杆完整性: 1、基础与固定部件检查 每周需查看立杆底部基础(如混凝土基座、地锚)是否出现沉降、开裂或松动,若发现基座周边土壤流失,需及时回填并夯实;检查立杆与基础的连接螺栓(如法兰盘螺栓)是否锈蚀、松动,可用扳手逐一加固,对锈蚀部位需清理锈迹后涂抹防锈漆,防止腐蚀加剧。若监测站安装在汛期易受水流冲击的区域,需额外检查基础周边是否有冲刷痕迹,必要时加装防护桩或沙袋,避免基础受损导致立杆倾斜。 2、立杆与防护结构维护 每月检查立杆主体是否有弯曲、变形或表面腐蚀(尤其是户外暴晒、高湿度环境下),若发现立杆表面涂层脱落,需及时补刷防腐涂料,防止金属材质锈蚀;对于配备防风、防雨、防晒外罩的立杆(如包裹仪器的防护箱),需检查外罩是否破损、密封是否完好,若有裂缝或密封条老化,需及时更换,避免雨水、灰尘进入内部损坏设备。此外,需清理立杆表面及防护箱周边的杂物(如缠绕的藤蔓、堆积的落叶),防止遮挡仪器散热孔或影响采样管路。  
 二、采样系统维护 采样系统是获取水样的关键,立杆式监测站的采样管路多沿立杆布设,易受环境影响导致堵塞或泄漏,需重点维护: 1、采样管路与探头维护 每两周需检查采样管路(沿立杆延伸至水体的管路)是否有破损、老化或弯折,若发现管路表面有裂纹或接口松动,需及时更换管路或重新密封接口;对于管路内的沉积物(如泥沙、藻类),可通过通入清水反向冲洗,或使用专用管路清洗剂(避免腐蚀管路材质)浸泡后冲洗,确保管路通畅。采样探头(如沉入水体的采样头)需每月清理一次,去除表面附着的生物膜、泥沙或漂浮物,检查探头滤网是否堵塞,若滤网孔径堵塞超过一半,需更换新滤网,防止杂质进入管路损坏采样泵或影响水样代表性。 2、采样泵与预处理装置维护 每周启动采样泵,观察运行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噪音(如卡顿、异响),若噪音过大,可能是泵体叶轮磨损或进入杂质,需拆解泵体清理杂质或更换叶轮;每月检查采样泵的供电线路是否老化、接头是否牢固,避免因供电不稳导致泵体故障。若监测站配备预处理装置(如过滤、除油模块),需根据水样污染程度定期更换耗材(如过滤芯、吸附树脂),通常每1-3个月更换一次,更换后需测试预处理效果,确保出水水质符合仪器检测要求。 三、分析仪器与传感器维护 立杆式监测站的分析仪器(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与传感器(如溶解氧、pH传感器)多集成在立杆中部或顶部的防护箱内,需结合仪器特性定期维护: 1、仪器清洁与校准 每月打开防护箱,清洁分析仪器表面的灰尘与试剂残留,用干燥软布擦拭显示屏与操作面板,避免液体渗入仪器内部;每2-3个月需对仪器进行校准(如使用标准溶液校准COD、氨氮检测模块),校准前需确保标准溶液在有效期内,校准过程严格遵循仪器说明书,若校准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需检查试剂是否变质或仪器光路是否污染,必要时联系厂家维修。对于插入式传感器(如安装在采样管路中的溶解氧传感器),需每月取出传感器,清洁探头表面(如用软毛刷去除污垢,避免划伤敏感膜),并根据传感器类型进行校准(如荧光法溶解氧传感器需定期校准零点)。 2、试剂与耗材更换 分析仪器所用试剂(如显色剂、缓冲剂)需每周检查余量,若剩余量不足1/3,需及时补充,补充时需注意试剂型号匹配,避免混用不同品牌或批次的试剂;试剂储存需符合要求(如避光、低温储存的试剂需存放在防护箱内的保温盒中),每月检查试剂是否变质(如出现浑浊、变色),若变质需立即更换。此外,仪器的易损件(如比色皿、进样泵管)需每3-6个月更换一次,更换后需测试仪器运行状态,确保检测数据稳定。 四、数据传输与供电系统维护 数据传输与供电系统是保障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的关键,立杆式监测站多采用无线传输与太阳能供电(或市政供电),需重点关注信号稳定性与供电安全: 1、数据传输模块维护 每周检查数据采集器与通讯模块(如4G、LoRa模块)的运行状态,查看是否有数据中断、传输延迟或报错,若数据传输异常,需检查通讯模块的信号强度(可通过模块指示灯判断),若信号较弱,可调整天线角度或位置(如将天线延伸至立杆顶部无遮挡处),避免树木、建筑物遮挡信号;每月检查数据采集器的存储状态,清理冗余数据,确保存储空间充足,同时备份重要历史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2、供电系统维护 若监测站采用太阳能供电,需每周清洁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灰尘、鸟粪或落叶,确保光照吸收效率,检查电池板支架是否牢固、有无变形,若发现电池板出现裂纹或接线松动,需及时维修或更换;每月检查蓄电池的电压与容量,若电压过低或容量衰减超过20%,需补充充电或更换蓄电池,避免因供电不足导致设备停机。若采用市政供电,需检查电源线是否老化、接头是否漏电,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器、空气开关是否正常,定期(每季度)测试漏电保护功能,确保用电安全。 五、周边环境与应急维护 立杆式监测站多安装在户外自然环境中,需关注周边环境变化对设备的影响,同时做好应急准备: 1、周边环境清理与检查 每月清理监测站周边的杂草、垃圾或堆积物,避免植物攀爬立杆影响设备或动物(如鸟类)在立杆上筑巢导致设备损坏;在汛期、台风或寒潮等极端天气前,需加固立杆基础与防护箱,检查管路是否固定牢固,必要时将易损设备(如传感器)暂时拆除,待天气稳定后重新安装;雨后需检查防护箱内是否进水,若有积水需及时清理,并用干燥布擦拭设备,防止受潮短路。 2、应急维护与记录 建立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如更换的部件型号、校准数据),便于后续追溯与分析;储备常用备件(如管路、滤网、密封圈)与工具,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如采样泵停机、传感器损坏),可快速更换备件,减少监测中断时间;若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故障(如仪器主板损坏、立杆严重倾斜),需立即停止设备运行,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同时采取临时监测措施(如人工采样检测),确保监测工作不中断。 六、结论 立杆式水质监测站的日常维护需围绕“结构稳定、设备正常、数据可靠、供电通畅”的核心目标,结合其立杆集成化、户外安装的特点,从立杆基础、采样系统、分析仪器、数据传输、供电系统及周边环境多维度开展维护工作。只有通过定期、细致的维护,才能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监测站长期稳定运行,为地表水质量监测、污染预警提供连续、准确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立杆式监测站灵活、高效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