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是保障饮用水输配安全、排查工业废水泄漏的重要工具,可实时监测管网内水体的多项关键指标。溶解氧作为反映水体氧化性、微生物活性及污染状态的核心参数,对判断管网水质至关重要——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能监测溶解氧,通过集成适配地下管网环境的溶解氧传感器,结合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可实现溶解氧浓度的实时监测与异常预警,以下从监测可行性、必要性、适配设计及应用注意事项展开分析。 一、监测溶解氧的技术可行性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监测溶解氧的核心在于“传感器适配+系统协同”,现有技术可充分满足地下管网的特殊环境需求: 系统通过集成专用溶解氧传感器实现监测,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如荧光法、电化学法)均能适配地下管网场景。荧光法溶解氧传感器无需频繁更换电解液,维护成本低,且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少管网内泥沙、微生物附着对检测的影响;电化学法溶解氧传感器响应速度快,适合需实时捕捉溶解氧瞬时变化的场景(如管网泄漏导致的水体混合)。这些传感器体积小巧,可通过管道专用安装支架固定在管网内壁,或集成于流动监测单元(如管道内漂浮式监测器),不影响管网正常输水。 系统的核心功能与溶解氧监测深度协同:数据采集模块可实时接收传感器输出的溶解氧浓度信号,将其转化为可读取的数值;传输模块(如LoRa、4G)能将数据同步上传至后台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远程查看溶解氧的实时变化曲线;部分系统还具备阈值预警功能,当溶解氧浓度低于或高于设定范围时,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如短信、平台推送),及时提示管网水质异常。 二、地下管网监测溶解氧的必要性 溶解氧监测对地下管网水质管控、风险排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系统的重要监测项目之一: 1、保障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地下管网中,溶解氧浓度过低会导致水体氧化性下降,无法抑制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繁殖——这些微生物会分解管网内的铁锰物质,形成红褐色沉淀,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同时,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能产生异味,降低饮用水品质。通过监测溶解氧,可及时发现浓度异常,提前采取措施(如调整水厂出水溶解氧、优化管网冲洗方案),避免微生物滋生导致的水质恶化。 2、排查管网泄漏与污染 地下管网若出现泄漏,外部水体(如地下水、雨水)可能渗入管网,或管网内水体泄漏至外部环境,溶解氧浓度会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地下水溶解氧浓度通常低于管网内饮用水,渗入后会导致局部溶解氧降低;若工业废水(如厌氧处理后的废水,溶解氧极低)泄漏至市政管网,会使泄漏点周边水体溶解氧骤降。通过监测溶解氧的异常波动,可快速定位泄漏或污染区域,为管网维修、污染溯源提供依据。 3、评估管网运行状态 溶解氧浓度还能间接反映管网的运行效率:管网内水流速度过慢(如末端死角、管道淤积)会导致水体滞留,溶解氧因微生物消耗而逐渐降低;管道内壁腐蚀严重时,金属氧化会消耗溶解氧,导致局部浓度下降。通过长期监测溶解氧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可评估管网的水流状态、腐蚀程度,为管网改造(如更换老旧管道、优化输水路径)提供数据支撑。 三、系统适配地下管网的设计要点 为确保溶解氧监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系统需针对地下管网的环境特点进行适配设计: 1、传感器防护设计 地下管网内水体可能含泥沙、悬浮颗粒,且管道内壁易滋生生物膜,传感器需具备防污染、防堵塞功能:荧光法传感器的探头表面可涂覆防生物附着涂层,减少微生物附着;电化学传感器的电极需配备过滤膜,防止泥沙堵塞;部分传感器还自带自动清洁功能(如超声波清洁、毛刷清洁),定期去除表面污染物,维持检测精度。 同时,传感器需具备防水、耐腐蚀性能,外壳采用不锈钢或工程塑料材质,适应管网内长期潮湿环境,避免水体渗入传感器内部导致故障;线缆接口需做密封处理,防止地下水或管道内水体侵蚀,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2、安装位置优化 溶解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需避开管网内的特殊区域,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避免安装在管道弯头、阀门附近,这些区域水流紊乱,可能导致溶解氧浓度瞬时波动,无法反映整体水质;优先安装在管网直管段,且水流速度稳定的位置(如管径较大的主干管、用水高峰时水流均匀的区域);在管网末端、分支节点等易出现水质问题的区域,可增加传感器布设密度,实现全方位监测。 3、数据校准与补偿 地下管网内水体温度、压力可能发生变化,会影响溶解氧的检测结果:温度升高会降低水体对氧气的溶解度,导致检测值偏低;管道内压力变化(如水泵启停)也会干扰传感器读数。系统需具备温度、压力补偿功能,通过集成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实时修正溶解氧检测值,确保数据准确;同时,需定期对溶解氧传感器进行校准(如用标准溶解氧溶液校准),通常每1-3个月校准一次,避免传感器漂移导致的检测偏差。 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通过规范运维确保溶解氧监测的长期可靠性: 定期清洁传感器表面,去除附着的泥沙、生物膜,若发现传感器探头损坏、过滤膜老化,及时更换;检查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连接线缆,避免因管道震动、水流冲击导致线缆松动或破损;后台系统需定期备份溶解氧监测数据,结合其他指标(如pH值、浊度)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误判水质状态。 对于老旧管网或水质波动较大的区域,可适当缩短传感器校准周期,增加现场巡检频次,确保监测数据能真实反映管网水质变化;在管网维修、冲洗等作业前后,需对比溶解氧数据,评估作业对水质的影响,优化作业方案。 五、总结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能有效监测溶解氧,通过集成专用传感器、适配管网环境设计,可实现溶解氧浓度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与异常预警。溶解氧监测不仅是保障饮用水安全、排查管网污染的关键手段,还能为管网运行状态评估提供支撑。实际应用中,只需做好传感器防护、安装优化与定期运维,即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充分发挥溶解氧监测在地下管网水质管控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