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近岸水体监测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水质数据的可靠性,而科学规范的全程维护是保障设备稳定的关键。从校准到清洁的全流程管理,需遵循 “精准校准 - 全面检查 - 深度清洁” 的逻辑,通过标准化操作消除数据偏差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监测工作持续有效。 一、校准环节需构建多层级精度保障体系 首先开展传感器零点与量程校准,依据监测参数类型选用对应标准溶液,将传感器浸入标准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调整设备参数至标准值,确保 pH、溶解氧、ORP 等核心指标的测量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校准过程中需同步记录环境温度、校准时间等信息,避免环境因素干扰校准精度。对于数据采集传输模块,需定期与上位机进行数据比对,检查传输延迟与数据完整性,若存在偏差需及时调整通信参数,确保数据传输准确无误。 二、设备状态检查是维护流程的重要衔接 完成校准后,需对岸边站立杆结构、固定部件及线缆连接进行全面核查。检查立杆垂直度与固定螺栓紧固度,防止因结构倾斜导致传感器浸入深度异常;逐一排查传感器与立杆的连接接口,确保密封胶条完好、接口无松动,避免水体渗入引发电路故障。同时,检查供电系统与备用电源的运行状态,测试断电切换功能是否正常,确保极端情况下设备仍能持续工作,为后续清洁维护奠定安全基础。 三、清洁维护需兼顾设备部件特性与监测需求 针对传感器探头,需使用专用软毛刷配合中性清洁液轻柔擦拭,去除表面附着的藻类、淤泥等污染物,避免划伤探头敏感膜;对于立杆表面及防护外壳,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外部污渍,再用干布擦干,防止残留水分在缝隙处滋生霉菌或导致金属部件锈蚀。数据采集箱内部需定期打开通风,用干燥压缩空气清理灰尘,重点清洁接口插槽与散热风扇,避免灰尘堆积影响设备散热与信号传输。清洁完成后,需重新检查各部件安装状态,确保传感器复位准确、线缆连接牢固,随后进行通电测试,验证设备运行正常后方可恢复监测。 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的全程维护,需将校准的精准性、检查的全面性与清洁的细致性相结合,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只有严格落实各环节操作规范,才能有效规避故障风险,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连续性,为近岸水质治理与生态保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