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泊浮标水质监测站长期部署于开阔水域,台风天气带来的强风、巨浪与强降雨,易导致浮标移位、倾覆、设备损坏或数据传输中断,不仅影响监测工作连续性,还可能造成设备丢失等经济损失。因此,需构建 “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恢复” 的全流程应对体系,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对监测站的影响,保障设备安全与数据完整性。 
一、台风来临前的预防准备是应对工作的核心 首先需建立台风预警联动机制,及时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路径、强度及影响范围预警信息,根据预警等级制定差异化应对方案 —— 针对强台风以上级别预警,需提前对浮标主体结构进行加固,如检查并收紧锚链或系泊绳,确保浮标与固定锚点连接牢固,避免台风导致浮标漂移;同时,对浮标上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等设备进行防护,加装防水密封罩,检查设备接口的防水性能,防止雨水渗入损坏内部电路。其次,需提前备份监测数据,通过远程控制将浮标存储的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完整传输至后台服务器,避免台风导致数据丢失;对于易受风浪冲击的部件(如太阳能板、天线),可根据设备特性调整角度或暂时拆卸收纳,减少台风中的受力损伤。此外,需划定浮标周边安全区域,提前通知周边水域作业单位(如渔业、航运)避开监测站区域,防止台风期间船只碰撞浮标。 二、台风期间的应急监控需重点关注设备状态与数据传输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浮标的位置、姿态(如倾斜角度)及设备运行参数,若发现浮标出现异常移位或倾斜度超出安全范围,需记录异常数据并标记位置,为后续搜救或修复提供依据;若数据传输中断,需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如信号塔受损、设备断电),避免盲目前往现场排查。同时,需密切关注湖泊水位变化与水流速度,预判浮标可能面临的风险(如被杂物撞击、锚链断裂),若风险等级过高,可启动紧急断电程序,保护设备核心部件免受损坏。 三、台风后的修复与恢复工作需有序推进 首先需对浮标位置进行定位排查,通过 GPS 或现场巡查确认浮标是否完好、是否仍处于原监测点位,若浮标移位或倾覆,需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打捞与复位,检查锚链、系泊系统是否损坏,必要时进行更换或加固。其次,需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包括传感器性能、数据采集终端运行状态、供电系统(如电池、太阳能板)是否正常,重点检查设备外壳、接口是否存在破损,内部电路是否受潮,若发现故障需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最后,需对监测数据进行校验,对比台风前后的数据连续性,剔除异常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同时恢复数据传输功能,使监测站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此外,在应对台风的全过程中,需注重人员安全防护,台风期间避免安排现场作业,台风后现场排查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救生装备、检查作业船只安全性)。通过构建全流程应对体系,可有效提升湖泊浮标水质监测站抵御台风的能力,减少设备损失,保障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与数据可靠性,为湖泊水环境监测提供稳定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