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近岸水环境监测的重要设施,需通过规范的安装流程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与监测数据可靠。其安装需兼顾结构安全性、设备兼容性与环境适应性,遵循 “先准备后施工、先基础后设备、先组装后调试” 的原则,分阶段有序推进,最终实现监测系统的完整部署与功能落地。 一、前期准备工作是安装顺利开展的前提 首先需完成现场勘察,明确监测点位的地质条件(如土壤硬度、地下管线分布)、水文情况(如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及周边环境(如是否存在遮挡、电磁干扰源),根据勘察结果确定立杆位置、高度及基础施工方案,避免后续施工与现有设施冲突。其次需完成设备与材料清点,核对立杆主体、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供电模块(如太阳能板、蓄电池)、线缆及固定配件(如地脚螺栓、支架)的型号与数量,确保所有部件完好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准备施工工具(如挖掘设备、焊接工具、水平仪、万用表),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与技术培训,明确操作规范。此外,需办理现场施工所需的审批手续(如占地许可、用电许可),划定施工安全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保障施工安全。 二、基础施工环节决定岸边站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设计方案开挖基础坑,坑深与直径需结合立杆高度及地质条件确定,确保基础能承受立杆及设备的总重量与风力荷载;若地质松软,需在坑底铺设碎石或浇筑混凝土垫层,增强基础承载力。随后进行预埋件安装,将地脚螺栓按设计间距固定在基础坑内,确保螺栓垂直度与间距误差符合要求,再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标准(通常需养护 7-14 天),养护期间需做好基础防护,避免外力碰撞导致预埋件移位。基础养护完成后,清理基础表面杂物,检查预埋件位置与水平度,确保符合立杆安装要求。 三、设备组装需按 “由下至上、先主体后配件” 的顺序进行 首先将立杆主体与基础预埋件连接,通过地脚螺栓固定立杆,使用水平仪校正立杆垂直度,确保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拧紧螺栓后加装防松垫片,防止长期使用中螺栓松动。其次安装设备支架,根据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及供电模块的安装位置,在立杆上固定专用支架,支架需保持水平或垂直,确保设备安装后稳定且便于维护;随后安装传感器,将水质传感器(如 pH、溶解氧传感器)通过线缆与数据采集终端连接,传感器探头需按设计深度伸入水体,避免被泥沙覆盖或受水流冲击损坏;最后安装供电系统,固定太阳能板支架并调整角度以保证采光效率,连接太阳能板、蓄电池与数据采集终端,确保供电线路接触良好且做好防水处理。 四、系统调试与验收是保障监测功能的关键 通电前需检查所有线路连接是否正确,避免短路或接反,用万用表检测电路通断与电压稳定性;通电后启动数据采集终端,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输出数据、数据是否能实时传输至后台系统,若存在数据异常或传输中断,需排查传感器校准状态、线缆连接及网络信号。同时测试设备防护性能,模拟降雨环境检查接线处是否漏水,检查立杆抗风稳定性,确保无晃动或部件松动。调试完成后,整理安装记录(如基础施工参数、设备型号、调试数据),对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清理施工现场,移除警示标识,完成安装流程。 通过规范执行上述安装步骤,可确保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的结构安全与功能稳定,为近岸水环境监测提供持续、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