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自动监测微型站凭借小巧化、高精度优势,广泛应用于分散式水环境监测场景,但其内部试剂管路、检测模块、控制单元等组件的协同运行特性,易因试剂状态、设备老化、环境干扰等因素引发故障。制定系统化故障排查指南,是快速定位问题、恢复监测功能的核心保障,对维持监测数据有效性至关重要。 故障排查前需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确保排查过程安全高效。首先应切断微型站电源,避免电路短路或元件损坏风险,同时准备好专用工具(如万用表、管路通针、试剂检测试纸)与设备说明书,核对设备型号、试剂批次及历史运行记录,初步判断故障是否与近期试剂更换、环境温湿度变化或操作调整相关。此外,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试剂,确保排查环境通风良好,防止试剂挥发气体危害健康。 排查工作需按模块拆分,聚焦试剂系统、检测系统、控制与通信系统三大核心环节。试剂系统故障优先检查试剂状态,确认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沉淀分层或污染,查看试剂管路是否存在堵塞、泄漏或气泡,通过手动按压泵体测试液体流通性,若管路堵塞可使用通针轻柔疏通,泄漏则需更换密封件或管路。检测系统需重点核查光学检测单元,清洁比色皿外壁污渍,检查光源强度与检测器灵敏度,若数据漂移需重新校准标准曲线,若检测无响应则排查光源或检测器电路连接。 控制与通信系统故障排查需结合设备运行日志,通过控制面板查看报错代码,判断是否为程序死机、传感器失灵或通信模块故障。若程序异常可重启设备恢复默认设置,传感器故障需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传感器探头是否老化,通信中断则需测试网络信号强度,重新配置无线模块参数或更换 SIM 卡。故障排除后,需进行试运行验证,连续采集 3 - 5 组数据,对比标准样品检测值,确认数据精度达标后,记录故障原因、排查步骤与解决方案,更新设备维护档案,为后续故障预防提供参考。 此外,需建立定期预防性检查机制,按周期更换试剂、清洁管路与检测部件,避免故障反复发生。通过规范的故障排查流程,可有效缩短微型站停机时间,保障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