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核心设备,长期处于高盐、高湿、强风浪的海洋环境中,易出现各类故障,及时且精准的排查是保障监测数据连续性、准确性的关键。排查工作需遵循 “先整体后局部、先电气后机械、先软件后硬件” 的原则,按系统拆解逐一定位问题。 
首先开展整体状态排查,先确认浮标整体姿态是否正常,有无倾斜、位移或系泊系统松动,浮标壳体是否存在破损、渗水情况,这是排查的基础前提。若浮标姿态异常,需优先检查锚链、配重等系泊部件,排除因外力导致的结构性故障,避免后续排查因基础问题出现误判。 电气系统是排查的核心环节。先核查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输出电压、蓄电池电量及充放电控制器工作状态,确认供电是否稳定,电压、电流参数是否符合设备额定标准。若供电异常,需检查线路接口是否因腐蚀、氧化接触不良,或光伏板表面是否被海洋生物、油污覆盖影响发电效率。接着排查数据传输模块,确认通讯天线连接是否牢固,信号强度是否达标,通过后台查看数据传输链路是否畅通,判断是硬件通讯模块故障还是网络配置问题。 水质监测传感器模块需重点排查。先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有海洋生物附着、结垢或物理损伤,这类问题会直接影响 pH、溶解氧、浊度等参数的检测精度。随后通过校准液校验传感器读数准确性,若读数偏差超出阈值,需排查传感器电路连接、信号转换模块是否正常,确认是传感器本身失效还是信号传输环节出现干扰。 软件与数据层面,需检查监测终端的程序运行状态,查看是否存在程序卡死、数据存储异常等情况,核对参数配置是否与监测要求一致,排除因软件版本兼容、参数设置错误导致的数据异常。同时,核查数据采集频率与传输协议是否匹配,避免因协议不兼容导致数据丢失。 故障排查完成后,需对设备进行全面复检,确认各项参数恢复正常,并做好故障记录,包括故障现象、排查过程、解决方案等,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日常运维中,也应定期对浮标监测站进行预防性检查,降低故障发生率,保障海洋水质监测工作的稳定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