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氮的由来与治理之道:守护碧水清流的使命 一、总氮的由来 总氮是指水体中各种形态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等。其来源广泛,主要可以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大类。 天然来源: 天然土壤中的硝酸盐是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沉积地层中地质成因的氮也可以成为地下水中氮的来源。 人为来源: 农业活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动物粪便的排放,这些都会随着雨水径流或灌溉水进入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氮含量。 生活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这些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氨氮等无机氮形态。 工业废水:含氮的工业废水,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水,也是水体中氮的重要来源。 二、总氮的危害 地表水中氮、磷物质超标时,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这不仅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还会影响水体的水质和景观价值。此外,富营养化的水体还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蓝藻毒素等,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三、总氮的治理之道 为了守护碧水清流,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水体中的总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总氮治理方法: 生物法: 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好氧阶段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在缺氧阶段利用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或氮气化合物。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厌氧氨氧化工艺:该工艺不需要外加碳源,通过特定微生物直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化学法: 氧化法:通过加入次氯酸钠或其他氧化剂将有机氮和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进行后续处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大量有机氮的废水。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污水中的氮离子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好、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但再生和更换成本较高。 物理化学法: 包括电化学法、纳米铁还原法、蒸发浓缩法等。这些方法在某些特定场合下也有应用,但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新型技术: SNAD脱氮技术体系:无需外加碳源即可高效去除氨氮和总氮,适用于处理低C/N比废水。 一体化总氮去除设备:采用高效厌氧脱氮技术,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并缩短脱氮时间,适用于处理小型或中型废水处理站。 四、治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 pH值:pH值是衡量水质酸碱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pH值在中性到微碱性范围内较为适宜。 溶解氧:提高溶解氧水平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 碳源:在反硝化过程中,碳源的供给直接影响反硝化能力。因此,在选择治理方法时需要考虑碳源的供给情况。 总氮的由来复杂多样,其危害也不容忽视。为了守护碧水清流,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治理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同时,还需要注意治理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以确保治理效果的最佳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