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现代环境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实时、准确地监测水质状况的重任。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水质自动监测站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监测结果出现偏差或不确定性。本文将详细探讨使用水质自动监测站时常见的干扰因素及其处理方法,以期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一、仪器性能与选型干扰 仪器本身的性能和选型是影响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的基础因素。不同型号的监测站可能采用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技术,具有不同的精度范围和测量范围。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长时间运行、环境因素变化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性能下降或故障。 处理方法: 1、合理选型:根据实际监测需求,综合考虑仪器的分辨率、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参数,选择适合的仪器型号。 2、定期校准与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应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更换老化的传感器。 二、环境条件干扰 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性能产生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例如,温度变化会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化学反应速率等参数,从而影响监测站的测量结果。 处理方法: 1、环境控制:在选择和安装监测站时,应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如安装温控设备、除湿设备等。 2、数据修正: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监测数据进行修正,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三、水样采集与预处理干扰 水样采集和预处理过程是影响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的重要环节。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方法的选择以及预处理过程的操作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不规范的采集方法可能导致样品污染或变质,影响后续检测。 处理方法: 1、规范采样: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采样点应选择在水流平稳、无污染物干扰的位置。 2、优化预处理: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如过滤、离心沉淀等,以降低水样的浑浊度和胶体含量,减少其对光学参数测量的影响。 四、干扰物质与共存离子干扰 水样中的某些物质(如颜色、浑浊度、胶体等)以及共存离子可能会干扰监测站的测量。例如,颜色会干扰光学传感器的测量,浑浊度高的水样会阻碍光线通过,影响光学参数的测量。 处理方法: 1、选择适当波长:针对颜色干扰,可选择与测定波长不重叠的波长进行测定,或采用水样参比调零等方法来减少干扰。 2、预处理去除干扰:通过适当的预处理技术去除水样中的干扰物质和共存离子,如采用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等方法。 五、操作人员的技能与经验干扰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经验也会影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仪器故障、数据异常等问题。 处理方法: 1、加强培训: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仪器操作、数据处理、故障排查等方面。 2、建立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流程,明确各项操作的标准和要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干扰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或不确定性。 处理方法: 1、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监测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以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质量控制:采用异常值检测、完整性检查等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使用水质自动监测站时常见的干扰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仪器性能与选型、环境条件、水样采集与预处理、干扰物质与共存离子、操作人员的技能与经验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为了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校正和补偿。同时,还需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确保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