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设施,其稳定运行和准确数据获取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安装与精心维护。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从安装到维护的全过程管理要点。 
一、安装阶段 (一)安装前准备 选址:选择能代表目标海域水质特征的区域,避开航道、强流区、水下障碍物及污染源。同时,要考虑光照充足以满足太阳能供电需求,且通信信号良好便于数据传输。例如,在近海养殖区监测水质时,应远离养殖投放饲料区域及养殖设施干扰,选择开阔、水流相对平稳的位置。 设备检查:对浮标主体、传感器(如溶解氧、pH、浊度、盐度传感器等)、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供电系统(太阳能板、电池)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部件无损坏、腐蚀,传感器精度在合格范围,各系统功能正常。 工具与材料准备:备好安装所需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绳索、起吊设备等,以及锚链、锚、固定连接件、密封材料等材料。 (二)安装流程 锚系安装:根据海域水深、底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锚和锚链。将锚链一端与锚固定,通过测量确定合适长度后,将另一端与浮标连接。在底质较硬区域可采用重锚,软泥区域则需特殊设计的锚具以确保抓地力。例如在沙质海底,使用犁式锚配合足够长度锚链,保证浮标在海流作用下稳定。 浮标主体安装:借助起吊船或拖船将浮标运输至安装位置。小心放置浮标,使其与锚链连接牢固。调整浮标姿态,确保其在水面平稳漂浮,无倾斜或晃动。 传感器安装:按照说明书将各类传感器安装在浮标指定位置。确保传感器探头浸入水中深度符合要求,连接线缆密封良好,防止海水侵蚀导致短路或信号传输故障。如溶解氧传感器应安装在水体交换良好、不易受干扰的位置。 供电与通信系统安装:安装太阳能板,使其朝向阳光充足方向,角度适宜以提高光能转换效率。连接好电池及供电线路,测试供电系统稳定性。同时,安装通信天线,调试通信模块,确保与岸基接收站数据传输顺畅。 二、维护阶段 (一)日常维护 外观检查:定期巡查浮标外观,查看是否有破损、变形,表面附着生物情况。及时清理浮标表面及传感器探头上的海藻、贝类等附着生物,避免影响数据准确性和设备正常运行。 供电系统维护:检查太阳能板表面清洁度,有无遮挡物,确保发电效率。测试电池电量及充放电性能,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电池。 通信系统维护:检查通信信号强度,查看数据传输是否正常。若出现信号中断或数据丢失,及时排查通信模块、天线及线路故障。 (二)定期维护 传感器校准:根据传感器类型和使用频率,定期进行校准。如溶解氧传感器每月校准一次,pH 传感器每季度校准一次。使用标准溶液对传感器进行标定,调整参数确保测量数据准确。 设备检查与保养:全面检查浮标各部件连接是否松动,锚链磨损情况,电子舱密封性等。对磨损严重的部件及时更换,对松动连接进行紧固,对电子舱密封件老化的进行更换。 数据比对与分析:定期将浮标监测数据与实验室采样分析数据进行比对,评估数据准确性。如发现数据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及时对监测站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