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人工水质监测方式面临着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数据实时性差等问题。无人水质监测船的出现为水质监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它可以自主或遥控航行至指定水域,搭载多种水质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多项水质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回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处理。掌握无人水质监测船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对于开展科学、高效的水质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一、操作方法 1、前期准备 (1)检查设备完整性 ①在使用前,仔细检查无人水质监测船的各个部件是否齐全,包括船体、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确保船体无破损、裂缝,动力系统的螺旋桨和电机能够正常运转,控制系统的遥控器或地面站软件连接正常,传感器外观完好且无堵塞。 ②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对于无人船本体和遥控器的电池都要进行查看。如果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避免在监测过程中因电量耗尽导致任务中断。 (2)校准传感器 ①不同的水质传感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按照传感器的说明书,使用相应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操作。例如,对于酸碱度传感器,可使用pH值为4.01、7.00和10.01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三点校准;溶解氧传感器则可使用饱和空气水或无氧水进行校准。 ②校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标准溶液污染传感器,同时记录好校准的时间和参数,以便后续查询和追溯。 (3)规划监测航线 ①根据监测任务的要求和水域的实际情况,使用专业的航线规划软件或地面站软件的航线规划功能,合理规划无人水质监测船的监测航线。考虑水域的边界、障碍物分布、水流方向等因素,确保航线能够覆盖所有需要监测的区域,同时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②可以设置多个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停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数据采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于大面积水域,可采用分区监测的方式,将水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依次进行监测。 2、启动与航行控制 (1)放置无人船:选择合适的下水点,将无人水质监测船平稳地放入水中。下水点应选择水流平缓、无障碍物、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控制的区域。在放置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船体受到剧烈碰撞,防止损坏船体和设备。 (2)启动动力系统:通过遥控器或地面站软件启动无人船的动力系统。先以低速档位进行试航,检查船体的航行状态是否正常,螺旋桨的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噪音或振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航行,检查并排除故障后再继续启动。 (3)航行控制 ①根据规划好的航线,使用遥控器或地面站软件控制无人船的航行方向和速度。在航行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无人船的实时位置和航行状态,通过地面站软件的地图显示功能或遥控器上的显示屏,及时调整航行参数,确保无人船按照预定航线航行。 ②注意避开水域中的障碍物,如礁石、水草、浮标等。如果无人船配备了避障传感器,要确保其正常工作,当检测到障碍物时,无人船能够自动调整航线或停止航行,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3、数据采集与传输 (1)数据采集 ①当无人船到达监测点后,按照预设的参数开始进行数据采集。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采集频率和时间间隔,根据监测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对于水温、酸碱度等变化相对较慢的参数,可以设置较长的采集时间间隔;而对于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变化较快的参数,则需要设置较短的采集时间间隔。 ②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确保传感器与水体充分接触,避免受到船体振动、水流冲击等因素的干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数据传输 ①无人水质监测船通常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回地面站或控制中心。常见的无线通信方式包括Wi-Fi、蓝牙、4G/5G、数传电台等。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通信距离,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确保通信信号稳定,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传输中断的情况。如果发现通信异常,应及时检查通信设备的连接状态、信号强度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4、任务结束与回收 (1)完成任务返航:当完成所有监测任务后,通过遥控器或地面站软件控制无人船按照预定航线返航。在返航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航行安全,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2)回收无人船:将无人船航行至靠近岸边的合适位置,使用专门的回收工具或由操作人员直接将无人船从水中提起。在回收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船体进水,避免损坏设备。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地面站或控制中心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生成水质监测报告。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水质参数的变化曲线、分布图等,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水域的水质状况。 二、使用技巧 1、合理规划航线 (1)考虑水流因素:在规划航线时,要充分考虑水域的水流方向和流速。顺着水流方向航行可以节省能源,提高航行效率;同时,要根据水流的变化适时调整航线,确保无人船能够准确到达监测点。 (2)优化监测点布局:根据水域的地形、污染源分布等情况,合理优化监测点的布局。在污染源附近、水域交汇处等关键位置增加监测点,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2、应对复杂环境 (1)恶劣天气应对:在遇到大风、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无人水质监测船。如果必须在恶劣天气下进行监测,要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如降低航行速度、加强通信保障、增加操作人员等,确保无人船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复杂水域航行:对于水域中有大量水草、浮冰、沉船等复杂情况,要谨慎操作无人船。可以提前对水域进行勘察,了解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在航线规划时尽量避开这些区域;如果无法避开,要控制好无人船的航行速度和方向,缓慢通过障碍物区域。 3、设备维护与保养 (1)定期清洁:每次使用后,及时对无人水质监测船进行清洁,清除船体表面的污垢、水草等附着物,防止腐蚀船体和影响设备性能。同时,对传感器进行清洗,去除传感器表面的杂质和污垢,确保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2)部件检查与更换:定期对无人船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如螺旋桨、电机、电池、传感器等,查看是否有磨损、老化、损坏等情况。对于出现问题的部件,要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无人船的正常运行。 (3)存储环境:将无人水质监测船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条件。电池要单独存放,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充电和维护,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4、操作人员培训 (1)专业培训: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无人水质监测船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了解不同水质传感器的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航线规划、数据采集与传输、故障排除等技能。 (2)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操作人员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无人船出现故障或遇到突发情况时,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结论 无人水质监测船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准确的手段。通过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合理规划航线、应对复杂环境、做好设备维护与保养以及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水质监测船的优势,提高水质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水质监测船将在水质监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