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水质监测系统是保障地下管网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环境复杂且特殊,涉及地下空间、电气设备、化学试剂等多个方面。在操作过程中,若忽视安全问题,可能引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水质二次污染等严重后果。因此,明确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对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一、地下环境相关安全问题 地下管网所处的环境往往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有害气体检测与通风是关键。地下管道长期封闭,可能积聚甲烷、硫化氢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在进入地下井室或靠近管道接口进行操作前,必须使用专业气体检测仪对作业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到有害气体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如使用轴流风机向井内送风,待气体浓度降至安全范围以下,方可进行操作。同时,严禁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工具,以防引发爆炸或中毒事故。 其次,要防范坍塌与坠落风险。地下井室的井壁、井盖以及周围土体可能因长期风化、水流冲刷或车辆碾压而变得不稳定。操作时,需先检查井室结构的完整性,确认井盖承重能力符合要求,避免站在井盖边缘或在不稳固的井壁附近作业。进入井内作业时,必须搭建稳固的上下通道,如使用金属爬梯,并在井口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或物体坠落。此外,作业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周围土体变化,若发现裂缝、沉降等迹象,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最后,需注意地下水位变化。部分地下管网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渗水、涌水现象。操作前应了解当地地下水位情况,准备好排水设备,如潜水泵等。若作业过程中出现水位快速上涨,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防止被水围困。 二、设备操作安全问题 地下管水质监测系统包含多种电气设备、检测仪器和采样装置,其操作安全直接关系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在电气设备安全方面,由于地下环境潮湿,易发生触电事故。所有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水、防潮标准,接线端子和开关应做好密封处理,避免水分侵入。操作前需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接地线是否完好,绝缘层有无破损。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确保设备有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此外,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进行带电维修或拆卸,如需检修,应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处悬挂 “禁止合闸” 的警示标志。 对于采样与检测设备,操作时需防止设备损坏和样本污染。采样管、检测传感器等部件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碰撞导致设备损坏或样本泄漏。使用玻璃器皿盛装化学试剂或水样时,要防止器皿破碎造成人员划伤。同时,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水样混入杂质,影响检测结果,甚至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另外,设备运行中的压力控制不容忽视。部分地下管水质监测系统需要对管道内的水进行加压或减压采样,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压力范围,防止因压力过高导致管道破裂、设备爆炸,或因压力过低造成水样无法正常采集。应定期检查压力控制阀、压力表等部件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确保其正常工作。 三、人员操作与防护安全问题 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和自身防护是保障安全的核心环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是基础。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耐酸碱手套、防滑工作鞋等。在接触化学试剂或可能存在腐蚀性的水样时,还应穿戴防护服,防止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伤害。此外,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需佩戴便携式气体报警器和自给式呼吸器,确保在突发有害气体泄漏时能及时察觉并保障呼吸安全。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避免人为失误的关键。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操作步骤和应急处理方法,严禁无证操作或擅自更改操作流程。例如,在进行传感器校准操作时,必须按照校准规程逐步进行,不得跳过校准步骤直接进行检测,以防检测数据失真。同时,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避免因分心导致误操作,如误触电气开关、错用化学试剂等。 四、化学试剂使用安全问题 地下管水质监测常需使用各类化学试剂,如 pH 调节剂、消毒剂、标准溶液等,这些试剂多具有腐蚀性、毒性或易燃易爆性,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试剂的储存与管理要规范。化学试剂应存放在专用的防爆柜或试剂柜中,远离火源、热源和食品,不同性质的试剂要分类存放,如酸性试剂与碱性试剂分开存放,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化学反应引发危险。同时,试剂瓶要贴有清晰的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有效期和危险特性,避免误用。 试剂的取用与处理需谨慎。取用试剂时,应使用专用的移液管、烧杯等工具,严禁用手直接接触。若试剂不慎溅洒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根据试剂性质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酸性试剂溅洒需用弱碱性溶液中和,碱性试剂溅洒需用弱酸性溶液中和。使用后的废弃试剂和容器,要按照危险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或丢弃,以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五、应急处理安全问题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操作过程中仍可能出现突发安全事件,因此需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 当发生人员中毒、触电、坠落等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对中毒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对触电人员进行断电并实施心肺复苏、对坠落人员进行止血固定等,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救援。对于设备故障引发的泄漏、爆炸等情况,应立即切断相关设备的电源和水源,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并向相关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置。 此外,操作人员需定期参与应急演练,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与急救技能,切实提升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唯有如此,方能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高效处置机制,将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管水质监测系统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操作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各项预防和防护措施,并掌握应急处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