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作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载体,需在无陆地供电支持的海上环境中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其供电系统需兼顾续航能力、抗恶劣环境能力和能源效率,主要采用多元化供电方式组合,核心包括主流供电、辅助供电及供电管理三个部分。 
在主流供电方式中,太阳能供电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方案。浮标顶部通常安装多组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再经充放电控制器存储至蓄电池组。太阳能供电的优势在于能源可再生,适合光照条件较好的海域,电池板的安装角度会根据浮标投放海域的纬度进行优化,以最大化接收日照。为应对阴天或光照不足的情况,蓄电池组需具备足够容量,通常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或锂电池,满足浮标在连续阴雨天气下 3-7 天的供电需求。 风力发电常作为太阳能供电的补充,在高纬度或多风海域应用较多。浮标上配备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利用海上稳定的风力资源发电,其结构设计考虑抗台风性能,叶片采用轻量化高强度材料,可在风速 3-25 米 / 秒的范围内稳定运行。风力发电与太阳能供电形成互补,在夜间或阴天时提供电力支持,两者通过汇流箱整合后接入蓄电池组,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长期值守且负载较大的浮标监测站(如配备水质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等多设备),会采用波浪能发电作为辅助供电方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浮体与波浪的相对运动驱动液压或机械结构发电,适用于波浪资源丰富的海域。这种发电方式受波浪周期影响较小,可 24 小时持续发电,但其结构相对复杂,维护成本较高,通常与太阳能、风能供电结合使用。 供电管理系统是保障稳定运行的核心。该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器实时监测蓄电池电量、各发电模块输出功率及负载耗电情况,自动调节充放电策略:当蓄电池电量充足时,优先分配电力至监测设备;电量不足时,自动降低非核心设备功耗,仅保留数据采集和关键通信功能。同时,系统具备过充、过放保护功能,避免蓄电池因极端情况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部分短期部署或应急监测的浮标会采用一次性高能电池,如锂亚硫酰氯电池,这类电池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适合无需长期维护的场景,但更换成本较高,一般作为临时供电方案。整体而言,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的供电方式以太阳能与风能互补为主,结合储能技术和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海洋环境的长期稳定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