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污泥浓度传感器通常用于检测污泥浓度,长期使用后,探头表面易附着生物膜、矿物结晶、油脂等顽固污染物,导致检测精度下降。清洗需遵循 “针对性除污、保护传感元件” 原则,结合污染物类型选择科学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一、清洗前的准备与污染物判断 1、准备工具与试剂 必备工具包括专用软毛刷(刷毛直径≤0.1mm)、聚乙烯清洗槽、镊子;试剂需根据污染类型准备:中性洗涤剂(去除一般性油污)、10% 稀盐酸(溶解矿物结晶)、3% 次氯酸钠溶液(杀灭生物膜)、纯水(冲洗残留试剂)。所有工具需避免使用金属材质,防止划伤探头光学镜片。 2、污染物类型判断 生物膜污染表现为探头表面有滑腻透明薄膜,多存在于厌氧污泥环境;矿物结晶(如钙、镁盐)呈白色或淡黄色硬质颗粒,常见于高硬度水体;油脂类污染为黑色或褐色粘稠层,多见于含油污泥系统。可通过触摸质感(滑腻 / 坚硬 / 粘稠)和外观初步判断,为后续清洗提供依据。 二、分类型清洗顽固污染 1、生物膜污染清洗 将传感器探头浸入 3% 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 30 分钟(避免溶液淹没电缆接口),期间用软毛刷轻刷表面 2-3 次,使生物膜脱离。浸泡后立即用纯水冲洗 5 次,去除残留药剂。若生物膜较厚,可延长浸泡时间至 1 小时,但需控制总浸泡时长(每月累计不超过 4 小时),防止药剂对探头的慢性损伤。 2、矿物结晶污染清洗 采用 10% 稀盐酸浸泡法:将探头放入盐酸溶液中,浸泡 15-20 分钟,期间观察结晶是否溶解(可每隔 5 分钟用软毛刷轻刷)。若结晶未完全脱落,可更换新溶液重复浸泡,但单次浸泡不超过 30 分钟。清洗后必须用纯水冲洗至 pH 呈中性(用 pH 试纸检测),避免酸液残留导致探头金属部件腐蚀。 3、油脂类污染清洗 先用中性洗涤剂涂抹探头表面,静置 5 分钟后用软毛刷轻刷(避免横向摩擦造成划痕),再用流动纯水冲洗至无泡沫。若油脂固化严重,可先将探头浸入 60℃以下的纯水中(温度不超过 60℃,防止损坏传感器),软化油脂后再按上述步骤清洗。禁止使用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免溶解探头表面的防护涂层。 三、清洗后的检查与维护 1、清洗效果验证 清洗后用放大镜观察探头表面:无划痕、无残留污染物。装机前可进行空白校准:将探头浸入纯水中,若读数稳定且接近 0,说明清洗合格;若读数异常,需重新检查是否有残留污染。 2、日常维护预防 清洗后在探头涂抹专用防护油(食品级硅基润滑油),减少污染物附着;根据使用环境调整自动清洗频率(如高污染环境每 4 小时自动刷洗 1 次)。每月进行 1 次预防性清洗,避免污染物长期附着形成顽固垢层。 顽固污染的清洗核心是 “及时处理、对症施策”,避免采用暴力刮擦等破坏性方法。通过科学判断污染类型、规范使用清洗试剂,既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又能保护传感器的性能,确保检测数据长期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