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浮标水质监测站的安装选址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与设备运行稳定性,需结合河道水文特征、监测目标及环境条件综合判定。科学选址需遵循 “数据有效、设备安全、运维便捷” 三大原则,具体指南如下: 一、核心选址原则:匹配监测目标 1、代表性原则 选址需能反映目标监测区域的整体水质。若监测流域整体水质,应选择河道平直段(避开弯道),此处水流稳定、水质均匀,数据更具代表性;若监测污染源排放影响,需布设在排污口下游 100-300 米处(确保污染物充分混合),同时在上游设对照点位。 2、安全性原则 优先选择水流平缓区域(流速≤1.5 米 / 秒),避免急流、漩涡或暗礁区,防止浮体被冲击移位或碰撞损坏。水深需≥1.5 米(最低不低于 1 米),防止水位变化导致传感器露出水面或触碰河底泥沙。 3、可及性原则 选址需便于后期运维,优先选择距岸边或码头≤500 米的区域,且岸边有可停靠点,便于船只靠近进行传感器校准、设备维护。若为偏远河道,需确保附近有移动通信信号(4G/5G 或北斗覆盖),保障数据实时传输。 二、关键选址要素:细化环境评估 1、水文条件核查 调查选址点的水位变化幅度:若汛期与枯水期水位差超过 3 米,需选择水位相对稳定区域(如水库下游或有闸控的河段),或配备可调节锚链(适应水位波动)。同时避开冲刷岸(河岸易坍塌区域),防止泥沙淤积覆盖传感器。 2、周边环境排查 远离水生植物密集区(如芦苇丛、水花生聚集区),避免植物缠绕浮体或遮挡太阳能板;距桥梁、桥墩≥50 米,避开船舶通航主航道,防止碰撞风险。若附近有农业灌溉口或雨水排口,需保持≥50 米距离,避免短时排水冲击导致数据失真。 3、基础设施适配 选址点需有充足光照条件(每日光照≥4 小时),确保太阳能供电系统稳定运行,避开高大树木、建筑物阴影区。若需数据无线传输,需提前测试信号强度(接收信号强度≥-80dBm),弱信号区需搭配信号增强器。 三、避选要求:规避风险区域 1、禁止选址区域 严禁布设在河道整治工程区(如清淤、筑坝区域),避免施工损坏设备;避开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 1000 米及下游 100 米范围内,防止监测设备对取水安全造成潜在影响;远离工业废水直排口正前方(未混合区域数据不具代表性)。 2、谨慎选址区域 泥沙含量极高的河段(如汛期含沙量>5kg/m³)需谨慎选择,此类区域易导致传感器探头污染、读数偏差;季节性断流或水位骤降区域需评估可行性,必要时搭配水位预警装置,低水位时自动发送提醒。 选址完成后,需在安装前进行现场勘测:测量连续 72 小时水位变化、记录水流方向与流速,同时标记河底障碍物位置,确保锚定系统安装精准。安装后需试运行 1 周,验证数据稳定性与设备状态,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