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故障排查与维修需遵循系统性流程,结合其封闭环境特性与设备集成特点,从监测终端、传输链路、供电系统及环境适配等维度精准定位问题,采取针对性修复措施,以保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一、故障排查需建立标准化流程 首先通过数据平台检查系统运行状态,对无数据上传、数据异常波动的监测点进行标记,结合历史运行记录初步判断故障类型。现场排查时先检查设备物理状态,查看传感器、采样装置是否存在破损、松动,线路接口是否脱落、腐蚀,再通过便携式检测仪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区分是设备故障还是数据传输问题。借助万用表、信号测试仪等工具检测供电电压、信号强度,逐步缩小故障范围,避免盲目拆卸导致二次损坏。 二、监测终端设备的故障处理需聚焦核心功能恢复 传感器无响应时,先检查接线是否牢固,清洁探头表面的污垢与生物膜,若仍无信号则需替换同型号传感器进行测试,确认是否为传感器本身损坏。采样系统堵塞时,需拆解管路用高压清水冲洗,清除内壁沉积物,更换老化的密封件与单向阀,确保采样流量恢复正常。数据采集器故障多表现为数据存储异常或通讯中断,可通过重新刷写程序、更换存储芯片修复,若主板损坏则需整体更换,更换后需重新配置参数以匹配系统。 三、数据传输故障的维修需保障链路通畅 有线传输中断时,检查光纤或电缆是否断裂、接头是否松动,使用光功率计测试光纤衰减值,超标时需重新熔接或更换线路。无线模块无信号时,先检查天线连接是否良好,调整天线角度或更换高增益天线,若仍无法解决则需排查附近是否存在信号干扰源,必要时更换通讯频段或增加中继设备。数据传输延迟或丢包时,需检查服务器配置与网络带宽,优化数据传输协议,减少冗余数据,确保传输效率稳定。 四、供电系统故障的维修需确保电力持续供给 主电源中断时,检查线路熔断器是否熔断、空气开关是否跳闸,修复短路或过载问题后恢复供电,同时测试备用电源的自动切换功能。蓄电池亏电时,需检测充电器是否正常工作,测量电池容量,对老化电池进行更换,重新设定充放电保护参数。太阳能供电系统效率下降时,清洁光伏板表面污渍,检查接线盒与控制器,更换损坏的二极管或逆变器,确保电能转换与存储效率达标。 五、环境适配性故障的处理需强化设备防护 设备受潮导致短路时,需拆卸外壳进行干燥处理,更换锈蚀的电路元件,重新密封接口并加装干燥剂,升级舱体防水等级。管道振动引发的部件松动,需加固传感器与管路连接,增加减震垫或缓冲装置,调整固定支架的安装角度。高温或低温环境导致的设备宕机,需检查温控系统,更换故障的加热片或散热风扇,优化舱体保温措施,确保设备工作温度在额定范围内。 故障修复后需进行系统联调,验证监测数据准确性、传输稳定性及设备运行状态,通过连续 24 小时运行测试确认故障彻底解决。建立故障处理台账,记录故障现象、排查过程、维修措施及恢复时间,分析故障成因与高发点,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定期开展设备巡检与功能测试,提前更换易损部件,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防控,最大化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率,保障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