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作为获取海洋水质数据的重要载体,长期暴露于复杂海洋环境中,而极端天气的出现会对其运行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及设备安全性造成显著冲击,甚至导致监测工作中断,需充分认识极端天气带来的多维度影响,为防护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极端天气会直接破坏浮标监测站的设备结构完整性。强台风、强风暴等天气伴随的狂风巨浪,会对浮标本体产生剧烈冲击与拉扯:一方面,巨浪的拍打可能导致浮标外壳出现裂缝、变形,破坏设备防水密封性能,使海水渗入内部核心部件,造成电路短路、传感器损坏;另一方面,强风引发的强烈水流会加剧浮标锚泊系统的负荷,可能导致锚链断裂、锚体移位,使浮标脱离预设监测位置,甚至被风浪裹挟至浅滩或礁石区,造成浮标搁浅、碰撞损毁,彻底丧失监测能力。 极端天气会严重干扰水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暴雨、强降雨等极端降水天气,会在短时间内将大量陆地径流带入海洋,导致监测区域水体浊度骤升、盐度急剧变化,同时可能携带泥沙、污染物等杂质,附着于水质传感器探头表面,遮挡探测界面,影响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的正常检测,造成数据失真;此外,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海水剧烈扰动,会使水体分层结构被破坏,原本稳定的水质参数出现异常波动,导致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海洋常态水质状况,失去数据参考价值;而低温冰冻天气则可能导致传感器探头结冰、水体结冰,直接阻断传感器与水体的接触,使数据采集工作暂停。 极端天气会中断浮标监测站的供电与通信链路。高温、强日照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浮标太阳能供电系统出现故障,过高温度会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甚至引发电池板老化、损坏,同时加速蓄电池的衰减,导致供电不足,无法支撑设备持续运行;而强雷电天气会对浮标通信系统造成严重威胁,雷电产生的强电磁脉冲可能干扰或摧毁无线通信模块(如卫星通信、物联网模块),中断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导致后台无法接收数据;若雷电直接击中浮标或周边区域,还可能通过线路传导至内部电路,引发设备整体烧毁,造成不可逆损坏。 极端天气还会增加浮标监测站的后期运维难度与成本。极端天气过后,工作人员需对受损浮标进行定位、打捞与修复,而此时海洋环境可能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海面风浪未完全平息、水体浑浊度高,增加了海上作业的危险性;同时,受损设备的维修需更换大量零部件,部分严重损毁的浮标甚至需要重新部署,不仅延长了监测中断时间,也大幅提升了运维成本,影响海洋水质监测工作的连续性与经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