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通过精准监测多项关键水质参数,实时掌握管网内水体质量变化,为保障输水安全、及时排查污染隐患提供数据支撑。其监测参数覆盖水体基础特性、污染物含量、微生物指标等多个维度,各参数的监测均具有明确的水质评估与安全预警意义。 基础理化参数是监测系统首要关注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水体的基本特性与感官品质。其中,pH 值可监测水体酸碱度,判断其是否处于适宜用水的正常范围,避免过酸或过碱水体对管网材质造成腐蚀,同时影响后续水处理效果;浊度监测能反映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颗粒物过多不仅影响水的透明度,还可能成为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增加水质污染风险;余氯参数监测至关重要,它可实时掌握管网内消毒剂的残留量,确保水体在输送过程中持续具备杀菌能力,防止细菌滋生,同时避免余氯过低导致水质变质或过高产生异味。此外,水温参数也需定期监测,水温变化会影响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及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其他水质指标的稳定性。 微生物指标监测是保障用水卫生安全的关键环节,主要针对可能引发健康风险的微生物种类。系统可监测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指标,这类菌群的存在通常表明水体可能受到生活污水或粪便污染,存在传播肠道疾病的风险;部分监测系统还可监测细菌总数,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的整体程度,为评估水体卫生状况提供依据,及时发现管网因破损、渗漏导致的微生物入侵问题。 特殊污染物参数监测则针对管网可能出现的非常规污染情况,根据区域水质特点与潜在污染风险灵活配置。其中,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可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若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提示管网存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渗漏等问题,有机物过度积累会消耗水体溶解氧,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氨氮参数监测能及时发现水体是否受到含氮污染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高浓度氨氮不仅影响水体感官,还可能在后续处理中转化为有害的亚硝酸盐;此外,部分系统还可监测重金属离子(如铅、镉、砷等),这类物质具有毒性且难以降解,若通过管网进入饮用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危害,及时监测可有效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对上述多维度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构建起全面的水质安全评估体系,能够快速识别水质异常变化,为管网维护、污染溯源及应急处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切实保障管网输水全过程的水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