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作为近岸水质监测的重要节点,其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日常巡检需遵循 “全面覆盖、重点核查、及时处置” 的原则,通过标准化流程排查潜在隐患,保障设备长期可靠运行,为水质监测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巡检工作的首要步骤是巡检前准备与方案确认。工作人员需提前梳理岸边站设备清单,明确立杆主体、水质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供电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巡检要点,携带必要的检测工具(如万用表、信号测试仪)、防护装备及备用耗材。同时,核对近期设备运行记录与历史故障数据,确定本次巡检的重点关注对象,确保巡检工作靶向性开展,避免遗漏关键环节。 进入现场后,首先开展立杆主体与硬件设施检查。围绕立杆结构,检查主体是否存在倾斜、锈蚀、部件松动等情况,确认固定螺栓紧固状态,排查立杆基础有无沉降、开裂等安全隐患。随后聚焦水质监测核心设备,查看传感器探头是否清洁、有无生物附着或物理损伤,检查采样管路是否通畅、有无堵塞或渗漏,核实设备接口连接是否牢固,避免因硬件故障导致监测数据失真或采集中断。 硬件检查完成后,转入数据与软件系统核查。通过现场终端或远程平台调取实时监测数据,对比历史同期数据范围,确认 pH 值、溶解氧、浊度等指标数据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排查数据跳变、缺失等异常情况。同时,检查数据采集频率、传输协议是否符合预设标准,核实数据存储与备份功能正常运行,测试远程控制指令响应是否及时,确保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全流程无故障。 最后进行环境清理与维护记录。清理岸边站周边杂物,清除设备表面灰尘与污垢,检查周边环境是否存在可能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如遮挡光源、积水浸泡)。完成所有巡检环节后,详细记录巡检时间、检查项目、发现问题及处置措施,建立完整的巡检档案,为后续设备维护、故障溯源及巡检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标准化的日常巡检流程,是立杆式水质监测岸边站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全面的检查与维护,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连续性,为近岸水环境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