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准确、及时的水质监测数据对于水环境管理、污染防治以及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立杆式水质监测站以其安装灵活、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等优势,在水质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试运行阶段是对监测站设备性能、系统稳定性以及数据准确性进行全面检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发现并解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为监测站的正式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设备安装检查 1、立杆稳固性检查:立杆作为监测站的基础支撑结构,其稳固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监测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在试运行前,要仔细检查立杆的安装是否牢固,包括立杆与地面的连接是否紧密、基础是否稳固等。可以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如水平仪、拉力计等,对立杆的垂直度和抗风能力进行检测。确保立杆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倾斜、晃动等情况,以免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传感器安装位置与角度确认: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检查传感器是否安装在预定的位置,并且安装角度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对于测量水深的传感器,应确保其垂直于水面安装,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测量溶解氧的传感器,要避免其受到阳光直射或水流的剧烈冲击,以免影响测量精度。同时,检查传感器与立杆的连接是否牢固,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现象。 3、电缆连接与防护检查:电缆是传输数据和电力的重要通道,其连接质量和防护措施直接关系到监测站的运行稳定性。检查电缆的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有无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同时,要检查电缆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如是否采用了防水、防潮、防鼠咬等措施。对于暴露在外的电缆,应使用电缆桥架或保护套管进行保护,避免电缆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 二、运行环境监测 1、周边环境变化观察:在试运行期间,要密切观察监测站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例如,周边是否有新的污染源出现、是否有建筑施工等活动可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同时,注意观察周边植被的生长情况,因为植被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如果发现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评估其对监测站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2、气象条件记录与分析: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降雨等会对水质监测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试运行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天的气象条件,并分析其与水质监测数据之间的关系。例如,降雨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加,从而影响浊度等参数的测量结果。通过对气象条件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质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参考。 3、水体动态监测:关注水体的动态变化,如水位涨落、水流速度变化等。水位的涨落可能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深度和水质参数的分布,水流速度的变化则可能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可以使用水位计、流速仪等设备对水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调整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测量参数,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三、数据质量把控 1、数据准确性验证:在试运行期间,要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性验证。可以采用与实验室分析数据对比、与其他监测站数据对比等方法,评估监测站数据的准确性。例如,每隔一段时间采集水样送实验室进行分析,将实验室分析结果与监测站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判断监测站数据的可靠性。如果发现数据存在较大偏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调整。 2、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没有数据缺失或异常中断的情况。数据缺失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通信中断等原因引起的。对于缺失的数据,要及时进行补采或采用插值等方法进行填补,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建立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3、数据波动分析:分析监测数据的波动情况,判断其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数据波动过大,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外界干扰等原因引起的。要对数据波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如果发现溶解氧数据波动异常,可以检查溶解氧传感器是否受到气泡、藻类等干扰,并及时进行清理和维护。 四、人员操作规范 1、操作培训与考核:在试运行前,要对参与监测站运行和维护的人员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使其熟悉监测站的设备性能、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培训内容包括传感器的操作与维护、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培训结束后,要对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独立操作和维护监测站的能力。 2、日常操作记录: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操作,并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操作记录应包括设备的启动与停止时间、传感器的校准情况、数据采集与传输情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情况等。通过操作记录,可以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提供依据。 3、安全意识培养: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使其了解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在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时,要确保设备断电,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五、应急预案制定 1、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制定设备故障应急预案,明确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例如,当传感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启动备用传感器,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修。同时,要建立设备故障预警机制,通过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变化,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的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数据异常应急响应:针对数据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当发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或超出正常范围时,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异常原因。如果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或外界干扰引起的,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是由于水质污染等突发事件引起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启动应急监测、加强污染源排查等。 3、自然灾害应对:考虑自然灾害对监测站的影响,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例如,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来临前,要提前对监测站进行加固和防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对监测站进行检查和评估,修复受损的设备,尽快恢复监测站的正常运行。 六、结论 试运行立杆式水质监测站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从设备安装检查、运行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把控、人员操作规范以及应急预案制定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精心安排。通过严格把控试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确保立杆式水质监测站稳定、准确地运行,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