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德施logo 迈德施logo

   
   07   24
2025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监测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时间:2025-07-23 11:20:53   访客:7

地下管网作为城市水资源输送的重要载体,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用水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转。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分析水质数据,为管网水质管理提供了关键依据。然而,由于地下管网环境复杂、监测条件特殊,该系统在监测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可能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一、设备自身风险

设备是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质量和性能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

传感器作为直接接触水体、采集水质参数的关键部件,容易出现故障。一方面,地下管网水中可能含有泥沙、铁锈、微生物等杂质,这些杂质会附着在传感器表面,导致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甚至堵塞传感器的感应通道,影响测量精度。例如,浊度传感器表面被泥沙覆盖后,会无法准确感知水体的浑浊程度,造成数据失真。另一方面,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有限,长期在地下潮湿、腐蚀性的环境中工作,其内部电子元件会逐渐老化,导致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完全失效。

数据传输设备也存在风险。地下管网通常埋于地下较深位置,信号传输容易受到土壤、钢筋混凝土管道等障碍物的干扰,导致无线传输设备信号不稳定、数据丢失或延迟。有线传输设备的线缆则可能因地下环境的沉降、挤压而受损,出现线路短路、断路等问题,使监测数据无法正常上传。此外,数据采集终端若出现硬件故障或软件漏洞,会导致数据存储错误、处理异常,影响整个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环境干扰风险

地下管网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会对监测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地下管网内的水压不稳定是常见的环境干扰因素。水压的剧烈波动会导致水流速度变化,使传感器受到水流的冲击力度忽大忽小,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导致测量数据波动较大。例如,当水压突然升高时,水流对溶解氧传感器的冲击可能使其测量值瞬间偏高,无法反映水体的真实溶解氧含量。

地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带来风险。地下管网内的温度通常较为稳定,但在季节交替或周边有热源(如热力管道)的情况下,温度可能发生异常变化。温度的波动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尤其是对温度敏感的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等,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同时,地下环境湿度较大,容易使监测设备内部受潮,引发电路故障,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地下管网中可能存在腐蚀性物质。部分老旧管网由于材质问题或长期使用出现锈蚀,管道内壁的锈蚀物会溶解到水中,使水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这些腐蚀性物质会对传感器、管道接口等金属部件造成腐蚀,损坏设备结构,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三、数据准确性风险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核心要求,但若存在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数据准确性受到威胁。

水样代表性不足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地下管网的水流状态复杂,不同位置的水质可能存在差异。若监测点设置不合理,例如仅在管网的某一局部位置设置监测点,采集的水样无法代表整个管网的水质状况,基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无法准确反映管网水质的整体情况。

监测系统的校准不及时也是导致数据不准确的重要原因。如前文所述,传感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性能漂移,若未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标定校准,其测量数据会逐渐偏离真实值。此外,校准过程中若使用的标准溶液浓度不准确、校准方法不当,也会影响校准效果,导致传感器后续的测量数据失真。

数据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风险。数据采集终端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时,若软件算法存在缺陷,可能对数据进行错误的计算或筛选,导致最终呈现的监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在处理异常值时,若算法误将正常的水质波动数据判定为异常值并剔除,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操作与维护风险

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维护不当,会给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监测过程带来风险。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若操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装,可能导致设备固定不牢固,在水流冲击或管网振动时发生位移、倾斜,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例如,传感器安装角度偏差过大,会使其无法完全浸入水中或与水流方向不垂直,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此外,线路连接错误也是常见的操作风险,可能造成设备短路、烧毁,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到位会加剧系统的风险。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维护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若维护人员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保养,会使设备的故障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例如,未及时清理传感器表面的杂质,会导致传感器性能持续下降;未检查线缆的磨损情况,可能引发线路故障,导致数据传输中断。

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也会带来风险。地下管网的检查井、阀门井等维护场所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如甲烷、硫化氢)积聚的情况。若维护人员在进入这些场所前未进行气体检测和通风处理,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同时也会影响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外部干扰风险

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还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影响监测过程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人为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外部风险。部分地下管网的监测设备安装在户外或易于接触的位置,可能遭到人为的盗窃、破坏。例如,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等设备被盗窃,会导致监测点无法正常工作;设备外壳被恶意损坏,会使内部元件暴露在恶劣环境中,加速设备老化。

周边施工活动也会对监测系统造成干扰。城市道路施工、地下管线改造等工程可能会挖断地下管网的监测线缆,或对监测设备所在的管道造成挤压、震动,导致设备移位、损坏。此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沙、污水可能流入管网,使管网水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干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甚至堵塞传感器。

自然灾害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暴雨可能导致地下管网水位上涨、水压增大,对监测设备造成冲击;地震可能使地下管网发生断裂、错位,破坏监测系统的设备和线路,导致监测工作中断。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在监测过程中面临着设备自身、环境干扰、数据准确性、操作与维护以及外部干扰等多方面的风险。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需要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日常维护、人员培训等多个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地下管网的水质状况,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上一条: 多参数水质电极保存与清洗的正确方法 下一条: 已经是最后一条了

点击排行

 
  • 海面上的浮标是什么用途呢
  • 海洋浮标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海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 臭氧传感器的安装技巧
  • 简析海洋监测浮标的作用以及意义
  • 微型水质监测站的使用方法与应用
  • 哪些因素影响水质氨氮的测定
  • 什么是余氯?
  • 河道水质监测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COD废水样品的采集
  •  

     

    
    迈德施浮标站 咨询客服热线:
    181-5666-5555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Email:info@mdsah.com
    电话:400-617-8617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3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