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德施logo 迈德施logo

   
   08   23
2025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被渔网缠绕如何处理

时间:2025-08-23 10:27:56   访客:7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作为长期监测海洋环境的重要设备,通过布设在海面的浮标平台搭载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水温、盐度、溶解氧等水质数据,为海洋生态保护、环境评估提供关键支撑。然而,在渔业活动频繁的海域,浮标易被渔网缠绕,不仅影响监测数据的连续性,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漂移甚至沉没。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是保障浮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一、缠绕发现与评估阶段

监测数据异常的早期预警。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通常具备数据远程传输功能,当浮标被渔网缠绕时,可能出现数据传输中断、传感器读数异常(如水质参数突变、定位信息固定不动)等现象。后台监测人员需密切关注数据变化,若发现连续多个小时无新数据传回、浮标位置长时间未更新,或运动轨迹出现不规则漂移,应初步判断可能存在渔网缠绕或其他故障。同时,可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或无人机巡查,观察浮标周围是否有明显的渔网聚集迹象。

现场勘查的安全评估。确认可能存在缠绕问题后,需组织专业团队前往现场勘查。出发前需收集该海域的渔业活动情况、近期天气海况(如风速、浪高)、浮标布放深度等信息,评估现场作业风险。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救生衣、防滑鞋、通讯设备等,若海域水深较深或海况复杂,需乘坐具备起重和打捞能力的专业作业船,避免单人或小型船只贸然前往。到达现场后,先在安全距离观察浮标的倾斜程度、缠绕渔网的范围和类型(如渔网材质、网眼大小、缠绕紧密度),初步判断处理难度和所需工具。

设备状态的初步检查。靠近浮标后,需检查浮标主体是否受损,太阳能板、传感器探头、通讯天线等外露部件是否被渔网覆盖或拉扯变形。观察浮标是否仍能保持基本浮力,若已严重倾斜或部分沉没,需优先评估设备打捞的可行性,避免强行处理导致设备二次损坏。同时记录缠绕位置(如浮标水下支架、锚链、传感器线缆等),为后续处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二、现场处理的操作流程

轻度缠绕的简易清理。对于缠绕范围较小、渔网较松散的轻度情况,可由作业人员在船舷处使用长柄刀具、剪网钳等工具进行清理。操作时需将作业船平稳停靠在浮标侧方,避免船体过度晃动导致渔网缠绕加剧。一人固定浮标位置,另一人用工具沿浮标支架或锚链缓慢切割渔网,从远离传感器和关键部件的位置开始,逐层剥离缠绕的渔网,避免刀具直接接触设备外壳或线缆,防止划伤表面或切断线路。清理下来的渔网碎片需及时回收,避免成为新的海洋垃圾。

重度缠绕的专业处置。若渔网缠绕紧密、范围较大(如整个浮标被渔网包裹、锚链与渔网绞缠在一起),需使用更专业的设备辅助处理。可通过作业船的吊机将浮标部分吊起,使水下缠绕部分露出水面,便于清理操作;对于高强度的尼龙渔网,可使用液压剪等工具切断较粗的网绳。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护传感器探头,若探头被渔网紧密缠绕,可用软质工具(如塑料铲)轻轻分离渔网与探头表面,避免损坏敏感部件。若锚链被缠绕卡死,不可强行拖拽,需先清除锚链周围的渔网,再缓慢松动锚链。

设备部件的保护性拆卸。当渔网缠绕涉及浮标底部的传感器或数据传输线缆时,为避免强行清理导致部件损坏,可先对易损部件进行保护性拆卸。例如,将水下传感器探头、数据采集模块等小心拆下,密封后妥善存放于船上,待渔网清理完成后再重新安装。拆卸前需记录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位置,拍摄照片或视频存档,确保后续回装时准确无误。对于被渔网严重拉扯变形的部件,若无法现场修复,需标记后带回陆地维修,避免影响浮标的整体功能。

三、设备修复与复位阶段

清理后的功能检测。渔网完全清理后,需对浮标进行全面检查:擦拭传感器探头表面的污渍,检查太阳能板是否被遮挡或损坏,测试通讯模块能否正常发送信号。接通电源后,观察各传感器是否恢复正常工作,通过便携式设备读取实时数据,确认水温、溶解氧等参数是否在合理范围。若发现传感器读数异常或通讯中断,需排查是否存在线路松动、部件进水等问题,现场可修复的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需记录故障点,带回实验室检修。

浮标复位的规范操作。确认设备功能基本正常后,需将浮标重新布放至原监测位置。调整浮标的水平度,确保太阳能板朝向采光方向,传感器探头完全浸入水中且无遮挡。检查锚链的固定情况,确保长度合适,避免因锚链过短导致浮标随波浪晃动幅度过大,或过长导致再次被渔网缠绕。复位后需再次测试数据传输功能,观察2-4小时,确认数据稳定上传后,作业船方可撤离现场。

回收渔网的环保处理。清理过程中产生的渔网碎片、断绳等废弃物需全部回收至作业船,不可随意丢弃回海洋中。返回港口后,将可回收利用的渔网交至专业机构处理,不可回收的部分按海洋垃圾处理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置,避免二次污染海洋环境。同时,记录此次缠绕事件的渔网类型、来源(如渔业作业网、养殖网箱)等信息,为后续海域渔业活动管理提供参考。

四、预防措施与长效管理

布放区域的优化选择。在规划浮标布放位置时,需避开渔业禁渔期外的主要作业区、养殖区或渔网密集区,可通过咨询当地渔业部门获取海域使用规划图,选择相对开阔、渔业活动较少的监测点位。若必须在渔业活动区域布放,可在浮标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如反光条、警示灯),标注“监测设备,请勿靠近”等字样,提醒渔民注意避让。

防缠绕装置的加装。针对易被缠绕的浮标部件,可加装防缠绕设计,如在水下支架外侧安装光滑的金属护罩,减少渔网勾挂的可能性;在锚链上间隔安装圆盘状挡网板,阻挡渔网沿锚链向上缠绕至浮标主体。对于长期布放的浮标,可定期在水下部件表面涂抹防污涂料,降低渔网附着的附着力,便于后期清理。

定期巡查与维护机制。建立浮标定期巡查制度,根据海域渔业活动强度,每月或每季度安排一次现场巡查,及时清理浮标周围的漂浮物和初期缠绕的少量渔网,避免问题积累。利用卫星定位和远程监控系统,每周至少两次核查浮标位置和数据传输状态,缩短缠绕问题的发现时间。同时,加强与当地渔民的沟通,建立联动机制,若渔民发现浮标被缠绕,可及时联系管理部门处理。

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制定详细的渔网缠绕应急处理预案,明确从发现、评估、处理到修复的全流程责任人和操作规范,定期组织团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案中需包含不同缠绕程度的处理方案、所需工具清单(如剪网工具、起重设备、备用部件)、安全作业细则等内容,确保发生问题时能够快速响应,很大限度的减少设备损坏和数据缺失。

五、结语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被渔网缠绕的处理需遵循“及时发现、安全评估、科学处置、长效预防”的原则,通过技术手段预警、专业团队处置、规范操作流程,将缠绕对设备的影响降低。同时,结合布放优化、防缠绕设计和定期维护,从源头减少缠绕事件的发生,保障海洋水质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持续有效的技术支撑。


上一条: 浮标水质监测站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下一条: 无人水质监测船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点击排行

 
  •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的要素包括哪些
  • 对海上浮标的种类与用途归纳
  • 海洋观测浮标的种类及用途
  • 海洋浮标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劣势
  • 浮标在线溶解氧监测仪的应用
  • 海洋浮标的几种类型及优势分析
  • 水质pH传感器的故障排除方法
  • 海洋监测是做什么的?海洋环境监测的定义
  • 海洋浮标的用处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 关于海上浮标的作用和分类
  •  

     

    
    迈德施浮标站 咨询客服热线:
    181-5666-5555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江南路390号商会大厦15楼
    Email:info@mdsah.com
    电话:400-617-8617

    客服微信

    迈德施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3 安徽迈德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海洋浮标水质监测站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8487号-11   皖公网安备3417020200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