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长期处于密闭、潮湿、易淤积的特殊环境,需通过定期保养延缓设备损耗、规避故障风险,确保对管网水质(如余氯、浊度、pH、重金属)的监测精度与连续性。保养需结合地下环境特性与系统组件功能,重点关注采样通畅性、检测模块灵敏度、供电通讯稳定性及管路防堵塞,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详细阐述保养要求。 一、采样系统保养要求 采样系统是获取有效水样的基础,需重点预防堵塞与污染,保障水样流通顺畅。首先,采样口与过滤装置保养需定期执行,每周需检查采样口是否被管网内沉积物、杂质堵塞,若发现堵塞需拆解采样口组件,用高压清水反向冲洗;每月需更换过滤装置(如滤网、滤芯),更换前需用无氨水或纯水清洁安装接口,避免残留杂质污染新滤芯,同时记录滤芯更换时间与状态,确保过滤效果符合检测要求。 其次,采样管路保养需兼顾防堵与防腐蚀,每两周需启动管路冲洗程序,用纯水或专用清洗液冲洗管路内壁,去除附着的微生物、水垢或有机物残留,冲洗后需排空管路内积水,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每季度需检查管路完整性,查看管路是否因地下腐蚀性气体、水质侵蚀出现老化、开裂,若发现管路破损需及时更换,更换时优先选用耐腐蚀、低吸附的聚四氟乙烯或不锈钢材质管路,避免管路溶出物质影响水样质量。此外,需定期检查采样泵运行状态,每月清洁泵体表面灰尘,每半年拆解泵头检查叶轮磨损情况,添加专用润滑剂,确保泵体动力稳定。 二、检测模块保养要求 检测模块是数据精准的核心,需通过保养维持传感器灵敏度与试剂有效性。首先,传感器保养需按类型针对性操作,电极式传感器(如 pH、余氯电极)每两周需取出清洁,用软布蘸取专用清洁剂擦拭电极膜表面,去除污染物与钝化层,随后用校准液活化;光学传感器(如浊度传感器)每月需清洁镜头,用无尘布蘸取无水酒精轻轻擦拭,避免镜头划痕,同时检查光源强度,若光源衰减需及时更换;每季度需对所有传感器进行校准,使用标准溶液验证检测精度,若误差超出范围需重新标定,确保传感器响应准确。 其次,试剂与反应池保养(针对试剂法检测模块)需严格规范,每周需检查试剂罐液位与试剂状态,若试剂不足需及时补充,发现试剂变质(如沉淀、变色)需立即更换,更换后需冲洗试剂管路;每两周需清洗反应池,用纯水浸泡反应池 30 分钟后冲洗,去除残留试剂与反应产物,必要时用专用毛刷清洁池壁,避免结垢影响光学检测;每月需检查试剂泵运行状态,查看泵管是否老化、漏液,若泵管弹性下降需及时更换,确保试剂供液量精准。 三、供电与通讯系统保养 供电与通讯系统是系统运行的保障,需通过保养规避断电与数据传输中断风险。首先,供电系统保养需保障稳定供电,每周需检查市电供电线路是否松动、老化,测试稳压装置输出电压是否正常;若配备蓄电池或 UPS 备用电源,每月需检测蓄电池容量,进行充放电测试,避免蓄电池因长期浮充导致容量衰减,每两年需更换老化蓄电池;每季度需清洁配电箱内部灰尘,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氧化,涂抹导电膏防止接触不良,确保供电线路安全。 其次,通讯系统保养需维持信号稳定,每周需检查通讯模块(如 4G、RS485 模块)运行状态,查看数据上传是否正常,若出现数据丢包、延迟需检查天线连接是否牢固,清理天线表面灰尘;每季度需测试通讯信号强度,若信号较弱需调整天线位置或加装信号放大器;定期检查通讯线路完整性,查看线缆是否因地下潮湿出现绝缘层破损,若有破损需用防水胶带包裹或更换线缆,防止短路故障。 四、管路与环境防护保养 地下管网环境复杂,需通过保养保护系统免受环境影响,延长设备寿命。首先,管路系统整体保养需预防淤积与泄漏,每季度需对管网内监测点位的连接管路进行压力测试,检查接口是否泄漏,若发现泄漏需重新紧固接口并涂抹防水密封胶;每半年需对管路进行全面疏通,使用高压水射流或专用疏通剂清理管路内顽固淤积,确保水样与试剂传输通畅;冬季需重点检查管路保温措施,若地下温度低于 0℃,需为暴露管路包裹保温棉,防止管路冻裂。 其次,设备环境防护保养需隔绝潮湿与腐蚀,每月需检查监测井或设备箱的密封性,清理箱体内冷凝水,更换受潮的干燥剂,保持箱内干燥;每季度需检查设备外壳防腐涂层是否脱落,若有脱落需重新涂刷防腐漆,防止地下腐蚀性气体侵蚀设备;定期检查防雷接地系统,每半年测试接地电阻,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通常≤10Ω),避免雷电天气引发设备损坏。 综上,地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的保养需结合地下环境特性,通过定期、针对性的保养操作,维持采样通畅、检测精准、供电稳定与环境适配,才能确保系统长期可靠运行,为地下管网水质安全监测提供持续、准确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