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浮标水质监测站长期漂浮于水体表面,受水流冲击、水质侵蚀、气象条件等影响,易出现部件损耗、性能衰减等问题。季度维护需围绕浮标结构、监测设备、供电与数据传输系统展开,全面排查隐患并修复,确保监测站持续稳定输出精准数据,以下详细阐述具体维护内容。 
一、浮标主体结构维护 浮标主体是监测站的基础载体,需重点检查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首先检查浮标壳体,查看表面是否有裂缝、划痕或腐蚀痕迹,若存在轻微腐蚀,需用专用防腐涂料修补;若裂缝导致渗水,需立即停用并更换壳体或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内部设备受潮损坏。同时检查浮标吃水深度,对比初始数据,若吃水异常加深,可能是壳体进水或配重失衡,需排空积水并调整配重块位置,确保浮标保持稳定漂浮状态。 其次维护锚泊系统,检查锚链、锚绳是否有磨损、断裂或锈蚀,磨损严重的需及时更换;清理锚链上附着的水草、淤泥等杂物,避免增加浮标负载;检查锚体固定情况,确保锚体未移位、未陷入河底淤泥过深,若锚泊位置偏移,需重新调整锚泊点,防止浮标随水流漂移脱离监测区域。此外,检查浮标上的警示标识(如反光条、警示灯),若标识模糊或损坏,需更换新标识,保障浮标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可见性,避免被船只碰撞。 二、水质监测设备维护 监测设备是数据采集核心,需按设备类型针对性维护。对于各类水质传感器(如 pH、溶解氧、电导率、氨氮传感器),先拆除传感器进行清洁,用无离子水冲洗敏感膜或检测探头,去除表面附着的生物黏泥、藻类或沉积物;若存在顽固污垢,用软毛刷蘸取中性清洗剂轻轻刷洗,避免损伤敏感部件。清洁后检查传感器外观,确认敏感膜无破损、探头无腐蚀,再进行校准 —— 使用标准溶液按说明书流程完成零点与跨度校准,确保传感器检测误差在允许范围,校准数据需记录存档。 对于采样与预处理系统(如采样泵、过滤器、流通池),拆卸过滤器滤芯,清洗或更换堵塞的滤芯,防止杂质进入传感器影响检测;检查采样泵运行状态,空载启动泵体,听运行噪音是否正常,若噪音过大或无法启动,需拆解检查电机轴承、叶轮是否磨损,必要时更换部件;清洗流通池内壁,去除残留试剂或水样杂质,检查流通池密封件,若老化渗漏需更换密封圈,确保水样流通顺畅无泄漏。此外,检查试剂储存装置(若为试剂法监测设备),补充消耗的试剂,清理过期试剂,检查试剂管路是否有堵塞或泄漏,确保试剂供应正常。 三、供电系统维护 供电系统为监测站提供持续动力,需全面检查储能与发电部件。对于太阳能供电系统,清洁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去除灰尘、鸟粪、树叶等遮挡物,确保光照吸收效率;检查电池板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氧化,用无水乙醇清洁端子并重新紧固,防止接触不良导致供电中断;测试电池板输出电压,对比标准值,若输出异常,需排查板体是否损坏或接线故障。 对于蓄电池组,检查电池外壳是否有鼓包、漏液,测量电池电压与容量,若电压低于额定值或容量衰减超过 20%,需补充充电或更换电池;清理电池接线柱上的氧化物,涂抹导电膏增强导电性;检查充电控制器工作状态,确认充电模式(如浮充、均充)切换正常,防止过充或过放损坏电池。若监测站配备备用电源(如锂电池),需同步检查备用电源的电量与充放电功能,确保应急情况下可正常切换供电。 四、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维护 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保障数据实时上传与设备远程管控,需重点维护通讯与控制模块。检查无线通讯设备(如 4G/5G 模块、卫星通讯终端),测试信号强度与数据传输速率,若信号弱,需调整天线角度或位置,清除天线周围遮挡物;检查 SIM 卡或卫星通讯卡的资费与状态,确保无欠费或停机,更换损坏的通讯模块。 维护数据采集控制器,清理控制器散热口灰尘,防止过热导致死机;检查控制器与各设备的接线,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通过远程平台发送控制指令(如启动采样、调整检测频率),测试控制器响应是否及时准确,若存在延迟或无响应,需排查程序故障或硬件问题,必要时重启控制器或更新固件。此外,备份控制器内存储的历史数据,防止数据丢失,同时检查数据存储介质(如 SD 卡)是否有损坏,及时更换故障介质。 五、周边环境适配与安全维护 结合河道环境变化,调整维护策略并排除安全隐患。清理浮标周围水域的漂浮物(如垃圾、水草),防止缠绕浮标或堵塞采样口;观察监测区域水质变化,若水体浑浊度、污染物浓度显著升高,需增加传感器清洁与校准频率,防止检测精度受影响。 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撞圈是否完好,若破损需更换,减少船只碰撞对浮标的冲击;检查设备接地情况,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防止雷击损坏设备;在浮标周边设置警示区域,提醒过往船只绕行。最后,整理维护记录,详细记录本次维护的设备状态、更换部件、校准数据等信息,对比历史维护记录,分析设备损耗规律,为下季度维护计划优化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