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导率传感器作为精准测量水体电导率的关键设备,在长期停用期间若缺乏科学保养,易出现电极腐蚀、灵敏度下降、数据漂移等问题,严重影响后续使用精度与设备寿命。因此,建立系统的长期停用保养策略至关重要,需从清洁、干燥、储存、定期维护等多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首先,彻底清洁是保养的基础环节。停用前需移除传感器与测量系统的连接,根据传感器使用场景的污染物类型,选择适配的清洁方案。对于一般性水体残留,可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进行多次冲洗,确保电极表面无可见杂质;若存在油污、生物黏附或化学沉积物,需使用中性清洁剂或专用清洗剂浸泡,避免使用强酸、强碱类试剂损伤电极涂层。清洁过程中需避免用硬物擦拭电极,防止破坏敏感元件,清洁后需用洁净软布轻轻吸干表面水分,避免残留液体导致电极氧化。 其次,科学干燥处理是防止电极腐蚀的核心。清洁后的传感器需进行干燥处理,不同类型的电极需采用对应的干燥方式。对于可拆分式电极,可在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温度控制在 20-30℃,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烘烤;对于一体化电极,可使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轻柔吹扫电极表面,加速水分蒸发,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电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干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环境湿度,确保相对湿度低于 60%,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电极受潮发霉。 再者,合理的储存环境是维持设备性能的关键。储存前需对传感器进行状态检查,确认电极无损伤、线缆无破损后,放入专用储存盒。储存环境需满足恒温、恒湿、无腐蚀性气体的要求,温度保持在 5-25℃,相对湿度控制在 30%-50%,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及强电磁场,防止传感器内部电路受到干扰或损坏。对于带有保护套的传感器,需套好专用保护套,避免电极与外界物体直接接触;若传感器需长期储存超过 6 个月,应在储存盒内放置干燥剂,并定期更换,防止潮气侵入。 此外,定期检查与维护不可忽视。即使处于停用状态,也需制定定期检查计划,每 3 个月对传感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查看电极是否出现腐蚀、变色、裂纹等情况,线缆接口是否氧化;每 6 个月进行一次性能测试,将传感器取出后用标准溶液校准,确认电导率测量值在误差范围内,若发现数据漂移或性能异常,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检查过程中需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时间、状态、测试数据等信息,为后续使用提供参考。 最后,重新启用前的准备工作需规范操作。启用前需再次清洁传感器,去除储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灰尘或杂质,然后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检查线缆连接是否牢固,接口是否接触良好,通电后观察传感器是否正常启动,数据传输是否稳定。若长期停用超过 1 年,建议先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必要时联系厂家进行专业维护,确保传感器恢复最佳工作状态。 通过上述系统化的保养策略,可有效减少数字电导率传感器在长期停用期间的损耗,维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为后续精准测量提供可靠保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测量误差或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