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余氯传感器作为水质消毒效果监测的核心设备,其测量精度依赖规范的校准流程。两点校准通过选取两个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建立测量基准,可有效修正传感器线性误差,保障余氯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明确两点校准的适用场景与操作要点,是确保传感器持续稳定工作的关键环节。 两点校准的适用场景需结合传感器使用状态与检测需求确定。新传感器首次投入使用前,需通过两点校准建立初始测量曲线,确保与实际检测环境适配;传感器经过长时间停用(通常超过 1 个月)后,电极活性可能发生变化,需重新开展两点校准恢复测量精度。当传感器检测数据出现明显漂移,或多次单点校准后仍无法满足精度要求时,两点校准可通过修正线性偏差提升数据可靠性。此外,在余氯浓度波动范围较大的监测场景中,两点校准能覆盖更宽的测量区间,减少不同浓度段的检测误差,尤其适用于饮用水消毒工艺监测、泳池水质管控等对余氯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两点校准的操作要点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确保校准结果有效。校准前需做好准备工作:选择与传感器测量范围匹配的两种浓度标准溶液(通常为低浓度和高浓度),提前将标准溶液与校准环境温度平衡(温差不超过 2℃),同时清洁传感器探头,去除表面附着的污染物与氧化层,避免影响电极响应。 校准过程中需控制操作细节:先将传感器浸入低浓度标准溶液,搅拌均匀后等待电极响应稳定(通常需 3-5 分钟),记录此时的测量值并完成低浓度点校准;随后用去离子水彻底冲洗探头,去除残留的低浓度溶液,再将探头浸入高浓度标准溶液,重复稳定等待与数据记录步骤,完成高浓度点校准。校准过程中需避免标准溶液交叉污染,同时确保探头完全浸没在溶液中,防止空气接触影响测量结果。 校准完成后需进行结果验证:使用另一种浓度的标准溶液(浓度介于两点之间)检测传感器输出值,若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通常不超过 ±5%),则校准有效;若偏差超出范围,需重新检查标准溶液有效性、探头清洁度,必要时更换标准溶液后再次校准。校准结果需及时记录至设备维护档案,包括校准时间、标准溶液浓度、校准前后误差等信息,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数字余氯传感器长期保持精准的检测性能。
|